信息的滲透:善意的謊言
美國一款著名的飲料在電影院里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第一天,工作人員提前告知觀眾他們會在電影開始前,播放十分鐘的產品廣告。觀眾入座后,廣告如期播放,觀眾中有些人不意在觀看著、有些人則跟旁邊的人聊天、有的則干脆閉目養(yǎng)神。當天,該飲料在影院的銷售量比起平時略略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非常微小。
第二天,工作人員將該飲料的LOGO設計與影院的座位指示牌設計在一起,所有觀眾在尋找自己座位的時候就會不經意之中眼光掃過該LOGO。另外,在沒有預先告知的前提下,當觀眾在觀看電影時,電影的畫面忽然閃過該飲料品牌的LOGO,由于LOGO閃過的時間不到5分之一秒,對觀眾觀看電影并不會造成任何影響,許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剛才看過某一個LOGO,以為是一種錯覺。在二個小時的電影播放過程中,該飲料的品牌LOGO總共閃過了三次。
當電影放映結束后,觀眾蜂涌而出,在經過門口的飲料售賣臺,許多人在沒有任何促銷牽引的情況下就指名要購買剛才在電影放映過程中閃過LOGO的飲料。這一天該品牌飲料的銷量是平時的三倍。
這一次實驗式的信息傳播給了營銷界許多啟發(fā):當消費者明確知道是企業(yè)進行大張旗鼓的廣告信息宣傳時,他們的心理信息接受通道就會有意地收窄或關閉,甚至產生了反抗情緒。而當品牌信息被化整為零,分散地設置在消費者各個可能接觸到的地方,他們往往就會在無意識中接受了信息的滲透,在心中烙中品牌的印記。
將品牌信息化整為零,使其成為一種若隱若現(xiàn)的暗示,融入消費者生活中的各個場景,變成他們生活中處處可以感觸到、又無法刻意去回避的東西,雖然不一定會討得其歡心、但至少也不會引起有意識的抗拒或反感。
這是一場企業(yè)對消費者的善意的謊言:把品牌信息變成一種溫情的暗示、變成一種若有若無的關懷、變成一種讓人無法回避的必然存在,從而達到品牌信息對消費者心理品牌階梯的有效占領。
將信息傳遞從被有意識的抗拒到被無意識地接受,這是企業(yè)營銷傳播的重大突破。
信息到達:從手段多樣化到傳遞精準化
在今天,信息的過量生產已到了駭人聽聞的地度,各種各樣的信息有如空氣纏繞在我們周圍: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從事任何職業(yè)、無論你如何努力逃避,你都無法不受到信息的包圍。過量的信息追逐消費者有限的接受能力,這就是營銷傳播遭遇的困境。而如何控制信息的流向、對信息進行更加有效地包裝與梳理,使其更加有效地滲透進消費者心中,則是企業(yè)進行營銷傳播所要解決的重大任務。
在信息傳遞上,原有的千人一面、目標模糊、費用驚人的大規(guī)模信息轟炸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其軟肋。所以,如何在營銷傳播上實現(xiàn)手段多樣化,信息傳遞精準化是許多企業(yè)正在不斷研究的課題。碎片傳播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有效彌補傳統(tǒng)信息傳播在覆蓋面及到達率不足的問題。一個小眾傳播、碎片傳播、精準傳播的年代正在到來。
手機小區(qū)頻道中的促銷信息、MSN簽名檔的放置品牌信息、手機鈴聲變成廣告歌、網絡彈出式廣告、電腦開機畫面換成了品牌的代言人、電子郵件中信紙的附帶廣告、個人博客中的產品介紹——所有這些信息傳播方式與舊的傳播方式最大不同之處就在于,信息接受與否的權力更多在于消費者,而不在于企業(yè),并且只要你愿意接受成為其信息的承載體,企業(yè)便會為你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