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蒙牛高層在香港報告會上的說法,卻讓人大跌眼鏡。這是事件爆發(fā)后,蒙牛高層的第一次集體亮相,大家都在等待老牛的出現(xiàn),然而,老牛缺席了。報告會上,蒙牛的執(zhí)行董事說,出售到香港和海外市場的產(chǎn)品,主要是由較大規(guī)模的原奶生產(chǎn)商提供的,出現(xiàn)問題的可能性會更小一些。
緊接著,“蒙牛之所以在國家檢驗后才發(fā)現(xiàn)產(chǎn)品存在問題,是因為以前國內(nèi)對三聚氰胺沒有檢驗標準。國家建立新標準之后,蒙牛會接受新的檢測方法?!?br/>
此語一出,全場嘩然。
許多消費者更提高了警惕心——蒙牛的食品工程師還會漏掉什么?會不會咱們曾經(jīng)喝下的牛奶中還有四聚氰胺、五聚氰胺在等待國家出臺新的檢測標準?公眾的疑慮更深了┅┅
另外,在博客上看到老牛“承擔責任”的言論之后,很多人在等待老牛出來,想聽他親口向全社會做出“承擔責任”的承諾,但是,他沒有出現(xiàn)。
這會給人留下老牛缺乏責任、“光說不練”的印象。
接下來,被媒體稱之為“萬言書”的《中國乳業(yè)的罪罰治救——老牛致中國企業(yè)家俱樂部理事及長江商學院同學的一封信》在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但這封“萬言書”非但沒有起到樹立良好形象的作用,反而被人認為是一封充滿了辯解、自夸、煽情口號的公關(guān)稿。
甚至有人說,偉大導師列寧小時候打碎了一個花瓶,都勇于承認錯誤;而老牛打碎的是成千上萬消費者的健康,他卻沒有承認錯誤。
還有人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寶寶的病痛”,老牛沒有哭;“母親的悲傷”,老牛也沒有哭;“消費者的責罵”,老牛還沒有哭;而這次面對眾多企業(yè)家,老牛突然聲淚俱下了。但這不過是撇清責任、作秀、騙取支持的一次表演。
大家認為,當蒙??赡軞w屬他人的時候,老牛卻亮出最后一張王牌——“民族品牌”;甚至將柳傳志等知名企業(yè)家的短期拆借款,也演繹成給“民族品牌”雪中送炭,是對他本人“超越常規(guī)的信任”??上Т蠖鄶?shù)企業(yè)家不愿意趟這個渾水,事后立刻辟謠。
更有人說,蒙牛在三聚氰胺事發(fā)前一個月,于2008年8月4日發(fā)布公告,公司股東金牛和銀牛公司通過摩根士丹利以相當于每股22.02
港元的價格,配售5700萬股,套現(xiàn)約12.6億元。金牛和銀牛公司的實際控制者正是老牛,難道老牛早就聽到了風吹草動?這個猜測讓人對“蒙牛”和老牛又多了一些想法。
自事件爆發(fā)之后,蒙牛開始在各類媒體上鋪天蓋地地投放廣告。蒙牛的新廣告“層層監(jiān)管,只為這一管”,根本就沒有說到消費者的心里去,人們不禁要想“以前為了這一管,沒有人監(jiān)管嗎?俯臥撐去了?散步去了?”
事實上,蒙牛這段時間的一系列危機公關(guān)有沒有奏效,消費者心里明白,蒙牛心里也明白。這是必然的,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沒有搞清楚,“危機公關(guān)”的靈魂應該是真誠。
實事求是地說,蒙牛的危機公關(guān),比起坊間有人戲稱的中國式危機公關(guān):決不道歉—迅速找替罪羊—封媒體口(錢or權(quán))—搞定上層。確實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但是,對于一個曾經(jīng)讓人尊敬的企業(yè)和企業(yè)家,蒙牛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
“三明治”危機治療原則
鄭山姆認為,面對危機,蒙牛首先不能自亂陣腳,要平心靜氣,用“三明治”的危機治療原則,去化解危機,轉(zhuǎn)“?!睘椤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