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剛學車的朋友覺得“一快了就暈”歸根結底是他看的太近。如果我們一直盯著眼下看,你就是騎自行車也會覺得暈??吹脑竭h,速度看上去就越慢,從而避讓的壓力也就越?。ㄒ驗橐磺星闆r已經在高瞻遠矚中有效的被預見)。
其實在管理中,我們也總是在遇上類似的考驗,當我們覺得壓力很大,頭緒紛亂,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們或許應該重新檢查一下我們的視野,是不是因為思維的慣性和舉足的輕重而變得近視短淺,從而被一座山丘或一葉芭蕉便擋住了視線。都說***需要vision,眼睜的,沒有vision,擱誰誰都會“快”的心慌,還不免會把30km/h就當飆車。 而當你擁有了vision,不但向前看的遠,并且能充分運用你的“后視鏡”和“反光鏡”,你就能沉穩(wěn)的去挑戰(zhàn)“更快”。
歸根結底,快是我們需要的,“開車”就為了快,快就是效率!然而,要想征服快的眩暈感,你就要看的更遠。
問題不在經驗,在總結經驗
開車的人從拿駕駛證的那天起就擁有了駕齡,而駕齡往往會成為衡量一個人駕駛技術的最有力依據(jù)。老司機坐車時總是有權力指導新手的,因為他們的駕齡要比后者長上很多。很多老司機開的很慢,并且時刻會為你講他們慢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很多事故,還會說他們剛開車的時候也是喜歡風馳電掣的感覺,后來經過事了,才知道慢才是最安全的。
首先,我是個尊重經驗的人,現(xiàn)在我自己也算是一個有10來年駕齡的老司機了。但我覺得老司機的“慢”是不可取的。
其實,經歷過事故并不是“慢”的理由,反而應該是追求“更快”的基礎。老司機之所以覺得“慢”是好的,或許是因為他們只簡單的積累了經驗,而沒有去總結經驗,并由此創(chuàng)造更有效的方法。
在管理中,我們也會經常對經驗頂禮膜拜,但有時卻忘了如果經驗沒有被總結和再創(chuàng)造便只能是一堆讓人縮手縮腳的“滯后因素”。經驗本身是無意義的,因為它已經發(fā)生在了過去,但經驗的價值則在于它可以成為你提煉邏輯的材料。一套完整的邏輯可以為你構成方法,甚至形成哲學,從而讓你擁有處理事情的“法”和“道”。
所以,我們無論是在對待自己或是審視他人的經驗時,或許都要時刻提醒自己:舒馬赫的成就并不在于他有“80年的駕齡”,而是在于他能用很短的時間總結出最高效的駕駛方法和競技邏輯,并以此來不斷的訓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