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開場白 初次見面的第一句話,是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說好說壞,關系重大。說第一句話的原則是:親熱、貼心、消除陌生感。
常見的有這么三種方法:
(1)、攀認式。如:初次見面,同對方說:“我同你姐姐是同學。”“我是你父親的同事。”等等,短短一句話,就縮短了與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其實,任何兩個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難發(fā)現(xiàn)雙方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親”、“友”關系。
(2)、敬慕式。對人尊重、敬慕會引起對方的好感,對初次見面者表示敬重、仰慕,這是熱情有禮的表現(xiàn)。用這種方式必須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不能亂吹捧,不要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一類的過頭話。表示敬慕的內(nèi)容應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應恰到好處,讓聽者感到自然。
(3)、問候式:“您好”是向?qū)Ψ絾柡蛑乱獾某S谜Z,如能因?qū)ο?、時間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宜說“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老╳(姓),你好”,顯得親切。對方是醫(yī)生、教師,說“李醫(yī)生、您好”、“王老師,您好”,有尊重意味。
節(jié)日期間,說“節(jié)日好”、“新年好”,給人以祝賀節(jié)日之感;早晨說“您早”、“早上好”則比“您好”更得體。 尋找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說好第一句話,僅僅是良好的開端。要談得有味,談得投機,談得其樂融融,雙方就必須確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有人認為,素味平生,初次見面,何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這就要在講話時仔細觀察對方,從他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到他的水平和心情處境入手,初次見面要做到一點,就要洞幽燭微,由細微處見品性。
生活在同一時代,同一國土,只要善于尋找,何愁沒有共同語言?一位小學教師和一名泥瓦匠,兩者似乎沒有相同之處。但是,如果這個泥瓦匠是一位小學生的家長,那么,兩者可以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見,交流看法;如果這個小學教師正要蓋房或修房,那么,兩者可以就如何購買建筑材料、選擇修造方案溝通信息、切磋探討。只要雙方留意試探,就不難發(fā)現(xiàn)彼此有對某一問題的相同觀點、某一方面共同的興趣愛好、某一類大家共同關心的事情。
一次劉**在拜訪陌生人時,見其墻上掛有“制怒”二字,便知對方有克服易怒缺點的要求。便問道:“您平時很愛發(fā)脾氣嗎?”對方答:“我很容易沖動,但明知自己有這個毛病,卻有時控制不了,為了提醒自己,就寫下來掛到墻上,時刻告誡自己。”劉**由此話題談開,先是表示非常理解,繼而談出自己的看法,對方也就同一問題談出感想,兩個人談的非常投緣,這樣就縮短了與陌生人的距離,兩人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有些人在初識者面前感到拘謹難堪,只有沒有發(fā)掘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而已。找準時機,適時切入陌生人之間交談。
除了了解對方,讓對方多開口,還要看準情勢,不放過應當說話的機會,適時插入交談,介紹自己,適時地“自我表現(xiàn)”,能讓對方充分了解自己。
陌生人如能從你切入式的談話中引起共鳴、獲取教益,雙方會更親近。如:筆者曾巧遇一青年,當問及他多大年齡時,他介紹說:“二十八歲,研究生剛剛畢業(yè)。”我隨后問,那你一定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又考研了。他高興地說:“是的,我已經(jīng)工作了三年又考研究生的。”接著他又談起了他所學的專業(yè)和工作后的情況,這樣雙方都加深了了解,拉近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