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會,我很討厭在模特的眼睛里看到兩個柔光箱?! ?/div>
我一般的預期都是一個眼神光,但如果我的布光的確造成了兩個眼神光的效果,我也不會刻意把它們刪掉。如果你給一個懂行的人看,他們會很容易就看出這個破綻。所以在拍特寫的時候我絕不會這么做。但回頭想想,在自然界中,太陽在我們的上方,也就是說所有的光線都是從上往下的。在攝影中,我們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我有99%的作品都是如此(除了一些強調燈之外)。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就不能從下往上照射了。在***幅作品中,我將一盞長嘴燈擺在正常的位置,略帶俯角地拍攝我的模特。
在第二幅作品中,我又給背景增加了一盞長嘴燈,來營造一些縱深的效果。我讓Susanne 擺出一個能拖出漂亮影子的姿勢。再接著,我就會將長嘴燈的正常的角度(朝著地面)改為稍微上揚的形狀。這樣子拍出來的東西又會不一樣了,非常的有意思。
我讓Susanne 嘗試更多有影子的造型。我們都有一些很有趣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在某些人看來是完全胡鬧。我不同意這種看法,我們要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光線,從而制造出一些好看的影子,或者拍出一些與眾不同的作品。
背光攝影與光暈效果的運用
正對光源攝影或稱背光攝影,是眾多光影技巧中不可忽視的一種手法。潮流在改變—若干年前,被攝影師們所深惡痛絕的“陰影”(會導致照片細節(jié)的丟失),現在已然成為一種流行元素,并廣泛運用于各大時尚雜志的彩頁中;同樣,在過去曾被視為“商業(yè)攝影殺手”(對90% 的作品而言)的鏡頭光暈,如今已風靡**,我也是它的忠實擁躉者之一。其實幾年前我就已經開始嘗試用光暈效果為我的戶外創(chuàng)作增光添彩了。因為受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攝影作品的影響,使用光暈對我來說并非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的電影和照片中,這種光影現象早已屢見不鮮了。
營造光暈并不只是對著全功率的光源拍攝那么簡單(雖然這樣做一定能形成光暈)。許多攝影師會避免直接對著一盞全功率輸出(或者亮度比主光源還要高出幾擋)的閃光燈進行拍攝,但其實,結果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毫無疑問,不恰當的光暈會毀掉一幅作品,所以,接下來我們將學習如何使光暈出現在合適的位置。當你需要拍攝一張如右圖所示的圖片時,我建議你使用聯機拍攝模式,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實現對拍攝細節(jié)的實時監(jiān)控。光暈的出現事實上是可預見的,與其他的光影作品一樣,拍攝的角度不同,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所以,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機身的位置,你就會發(fā)現光線也產生了細微的變化。通過這種變化,便能準確地預判光暈出現的位置了。掌握這門技術并不難,只要稍加練習,你也能自如地控制光暈的位置。
本節(jié)中展示的幾幅作品,都是采用兩盞加裝聚光罩的閃光燈組合進行拍攝的。如圖所示,這兩盞燈一盞負責照亮模特,而另一盞則負責制造背光。設置閃光燈的輸出功率時要格外注意,閃光燈輸出過大,圖片就會失去大量細節(jié),并有可能導致顯示器超載(形成圖片拖尾)。反之,如果設得過低,則無法體現這種光影效果應有的表現力。在這里,我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值,這需要因地制宜。所以,我建議多嘗試不同的輸出效果,并從中挑選出你*喜歡的。
在*后一幅作品中,我在模特身后增加了一盞閃光燈,以便營造一種“舞臺”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