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yè)角度來看,光線的核心思路一定是圍繞人本身來設計的,重點在于面部結構的塑造及局部修飾,同時兼顧整個光場營造出恰當的氛圍。無論是從基本光型入手,還是遵從商業(yè)標準化的布光設定,我們都應該明確這一點:布光是個案,相同的光線不可能落實到每個人都合適。很多人總想找到一個竅門,但其實并沒有。學習布光要關注于思考方式,要了解光線,了解燈具器材。
比如反光傘,白色、透明,再加上大中小型號,每種的特點,能起到什么作用,這些都要靠深刻理解和實踐經驗來累積。
應該說,寫真比婚紗拍攝的難度更大,變化更多,也更靈活。***重要的是,形式感要讓位于對女性特質的凸顯,一定要表現出某些性格或定位上的關鍵點,比如性感、可愛,比如風韻、溫婉,等等。這一點跟光線之間的聯系特別緊密,同時又是高度綜合的。
現實狀況是,不同影樓,不同現場條件本身就有很大局限,或者是標準化定好了,場景和燈光都固定在那里,只能在適應的基礎上做出微調。從這個角度來說,掌握一些“通殺”的光型變化還是有必要的,可以在此基礎上結合人物、場景做出相應的變化。
推薦光型:
如果從商業(yè)應用上對光型做***粗略地分類,主要還是以光質為依據,也就是:軟和硬。影樓拍攝的主流需求更多還是相對較為柔和的刻畫,重點是凸顯皮膚的質感,同時不宜太過平淡,保持立體感。相較而言,硬質光線則適合塑造時尚感較強的畫面,有時也會追求一些形式上變化,比如結合色光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里所說的“柔和”是效果,而非手段,可以達成的這一目的的方法仍然是多變的。就好像是1+3等于4,2+2也等于4。一句話,不要拘泥個案的設定。
柔光屏加柔光箱/傘,同時結合片場光源,比如窗光,以及其他輔助光線,從而獲得充分柔化的光效。如果想要稍稍提升光線的質感,可以使用反光傘(銀色)或雷達罩,配合柔光箱使用。
對于光線軟硬質感的選擇,我建議***位要考量人物自身的狀態(tài),20多歲 和30多歲所呈現的年齡/皮膚、氣質/特點,以及所需要的五官、身材修飾都有所不同,這也是商業(yè)人像寫真需要著重把握的地方。
光圈:f/4.5,速度:1/160s,ISO:320,焦距:85mm
光圈:f/4.5,速度:1/160s,ISO:320,焦距:120mm
光圈:f/4.5,速度:1/160s,ISO:400,焦距:85mm
光圈:f/4.5,速度:1/160s,ISO:320,焦距:70mm
這就是那種“看起來沒什么特別,但挺好看”的光線,也可以說是商業(yè)主流需求的一種體現。柔和,干凈,質感細膩柔和,過渡均勻,同時保留極為淺淡的陰影層次。畫面關注點更好地集中在人物、色彩、服裝和氣質的呈現上。
光圈:f/6.3,速度:1/200s,ISO:320,焦距: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