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燈也是一門藝術(shù),外行人看熱鬧,內(nèi)行人看門路,每一道光都有不同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外拍的時候,會用反光板、閃光燈來制造眼神光,從小細節(jié)的地方,豐富照片的可看度。當然使用棚燈也是同樣的道理,除了要注意主體臉部的光線之外,還要考量到Model動作與光線的搭配,背景光線的明暗程度,必要時也是要出動蜂巢罩、柔光罩、透射傘......等小配件,來變化光線,增加層次。下面就要與大家分享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棚燈打出來的光線更為多元哦!
善用背景紙與對比,營造千變?nèi)f化調(diào)性
除了柔光的拍攝外,棚內(nèi)拍攝的另一個主流就是對比光的拍攝,而這類對比光用最多的情形,就是在背景紙上。下面這張照片是很標準的棚內(nèi)背景紙打光作品。在這邊,我們用了四支燈,一支是位于模特兒頭上,打出主要影子的主燈;一支是在模特兒正面,加了透射傘的正面補光燈;我們也用了另一支燈打亮背景,讓它不會太暗,也多一些層次;??最后,我們在模特兒腳上再加一支蜂巢燈,用來制造地上的光點,便完成了這張照片。其實拍背景紙不難,重點是模特兒本身的動作扎實度,和你打燈時的所要表現(xiàn)的重點是什么。
以這張圖為例,我一開始只是想要一張有單純光影變化的單柔光罩作品,以表現(xiàn)出模特兒本身酷酷的個性;為了讓光線不會太硬,所以我們用了150公分的八角罩。只是這樣大的罩子因為打光范圍大,加上為了加強人的對比度,所以我們選擇了高一點和斜一點的角度來打光。但問題來了:這樣一來,模特兒的前方和臉的下方會因為光線不足而反差太大,簡單地說,就是這些部份會太黑;所以我們才會在正面再補一支燈。那為什么要加透射傘呢?主要是就是因為需要柔光正面的補光光線。
在加了這些光線后,我們又發(fā)現(xiàn)背景也是太暗了,所以我們才會再加一支出力很小的蜂巢燈,讓背景出現(xiàn)一些層次,卻又不會太亮而破壞了整張照片的感覺。最后加在腳上的光點(蜂巢燈),則是為了要強化戲劇性的效果。
說了那么多,其實只是想讓大家了解:你在打燈時,一定要知道每一支光線是為什么而做;甚至是你在拍攝時,就必須要了解整張照片的調(diào)子會是什么樣的感覺,這樣才可以在你定好的大方向下,把燈光布置好而完成一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