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素描的朋友會很容易理解,圖片無非是從白亮的高光到色彩飽和的中灰到全黑的暗部的連續(xù)的過渡。這種過渡讓我們分辨出物體的輪廓。最傳統(tǒng)的拍攝手法在數(shù)碼領域依然是最有效的。當你看到一個畫面你想要表現(xiàn)什么,也就說你想要它體現(xiàn)最飽和的色彩和最豐富的細節(jié),就對準它點測,然后按照測試值曝光,出來的片子一般就不會讓你失望。當然你如果希望其他部分也體現(xiàn)出一點細節(jié),你就必須使用反光板、吸光板來使這些地方控制到你的CCD的寬容度的范圍內(nèi),或者變換角度和等待光線的變化來減小光比。反之也一樣,你如果希望某部位出現(xiàn)純黑、純白,那就讓這些部位偏離曝光值5檔以上,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東西。明白點測和手動對一臺相機的重要了吧。
手心中的美好 作者:菲2
當然實際的拍攝沒有這么簡單特別是拍攝人像和紀實類的片子,你要限制光線,同時光線也在限制你,除非室內(nèi)靜物,完美的光線可遇不可求。但機會往往稍縱即逝。這時,經(jīng)驗變得很關鍵。包圍曝光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但不是**,至少包圍測光不能改變客觀光比。布勒松語“你得不停的改變角度”角度的改變不單單是為了改變構(gòu)圖,往往更多的是在改善光線對你的限制。可以利用的東西太多,比如水面的反光,白色的墻壁等等包括許多不可預見的情況,比如薄云可以使陽光變?nèi)帷?/p>
寫到這里我有點寫不下去了,還是水平太淺,有許多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自己的思考還是重要。還是這句老話,關鍵是相機后你的腦子。
小清新 作者:Blank-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