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清晰或模糊的圖像區(qū)域,是一種非常多樣化的構圖方式。由于清晰的圖像區(qū)域必然會吸引觀賞者的視線,所以在視線引導中一定要利用這一點。然而,模糊可以弱化次要圖像區(qū)域的作用,精確的清晰與模糊構圖能賦予照片一種空間效果,而且能夠將圖像層次區(qū)分開來。
清晰還是模糊?
人眼看所有事物都是清晰的,因為我們的眼睛在不斷地調焦并會將許多單獨的清晰印象整合成一幅完整的清晰圖像。因此,只有在靜止的圖像中我們才能看到模糊,但是經(jīng)過強烈的調整我們會感覺這些模糊是正常的。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觀賞者都期望圖像中至少能有一塊清晰的區(qū)域,使眼睛可以觀賞和休息,同時至少也應有一小塊模糊區(qū)域。完全沒有模糊區(qū)域的圖像很快就會變得不再迷人,因為貫穿整張照片的清晰很少能夠引起觀賞者足夠的關注;在現(xiàn)實中,一場大雨過后干凈、清新、無塵的空氣以及飽和的色彩和明朗的輪廓,才會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每張照片都必須有模糊的區(qū)域,正如清晰聚焦的區(qū)域只是作為拍攝的最低要求一樣。完全清晰或模糊的主題效果會非常強烈,具有引人注目的魅力:清晰的照片看起來很真實,而模糊的照片則更具藝術氣息。然而兩者都需要借助其他有效的構圖方式以及觀賞者感興趣的內容,使觀賞者忽略圖像中清晰與模糊的“錯誤”分配。此外,對于完全模糊的圖像能被接受到何種程度,觀賞者的態(tài)度也很重要—一些保守的學院派攝影者常常會將模糊視為技術上的錯誤或者構圖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