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拍照的時候,意識里都是要對焦準確,畫面清晰。失焦的照片則被定義為廢片,但所有模糊掉的照片都是失敗的作品嗎?
看南非藝術(shù)家Philip Barlow的作品,都是模糊的畫面,虛化的效果很有意境,像極了近視眼的世界吧。
他也曾說過光是***偉大的主體。因為它具象化了終極的現(xiàn)實。
這些刻意營造起來的失焦照片,朦朧又唯美,用來做頭像或發(fā)朋友圈表達心情是再合適不過了。今天Air君帶你一起,去了解這種“失焦攝影“。
我們平常聽的***多的有極簡照片、黑白照片,失焦照片鮮為被人提起。而所謂失焦照片,就是焦點沒有對上的模糊照片,整個畫面都是虛化的。
@Philip Barlow
在一些特定的場所或題材上,如生活中有點狀光源的場景,使用失焦手法拍攝,會給人帶來一種非常美妙的視覺享受。
若是用相機拍攝,就把鏡頭上的對焦模式開關(guān)調(diào)為手動(MF)位置,比較易操作。那么用手機拍這種失焦攝影呢,也是很簡單。
樹葉間的光斑
白天的時候,前提是陽光明媚或光線比較明亮,我們可以借助樹木的樹葉、樹干來遮擋,這樣就可以將陽光“分解”變得“支離破碎”,從而達到類似路燈、車燈這樣的點狀光源效果了。
首先我們站在大樹下,抬頭選擇葉子與葉子之間有零散間隙、透漏出光源的位置。以華為手機為例:打開拍照的專業(yè)模式?找到自動對焦(AF)?選擇手動對焦(MF)。
可以兩只手指放大畫面,根據(jù)畫面感來調(diào)節(jié)虛化的程度。越往微距方向調(diào)節(jié),焦距越大,虛化的光斑就越大。
(另一番春天的味道)
要注意不要選擇樹葉間隙過大的地方拍攝,不然手動對焦虛化效果越來越大的時候,畫面會變得逐漸明亮,漏光大的地方容易過曝,斑點分布也不均勻,沒有美感。
其次也不要選擇樹冠邊緣的樹葉,留出天空的位置多,更容易過曝。
水面的波光粼粼
當天氣非常nice的時候,陽光肆意灑在海面上或湖面上。相對比拍清晰的照片,利用失焦拍攝手法,那種感覺,可真是“愛意東升西落,浪漫至***不渝”。
@denayoungphotography
@Philip Bar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