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為什么做攝影師?我好像從來都沒有過標準答案。
世界是個萬花筒,每個人看見的,都是不一樣的一面。丹尼阿勃斯說,我真的相信,有些東西,如果我不拍下來,就沒人會看見。
我使用的第一臺單反是鞋廠D90套機加鏡頭,用了五年后,我想升級一下設備。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考量,對比了大量機型和性價比之后,盡管超出了原本的預算,最終還是選擇了佳能EOS 5D Mark IV。
設備到手后,我發(fā)現(xiàn),選擇全畫幅的EOS 5D Mark IV沒有選錯。EOS 5D Mark IV有著讓人驚嘆的精細畫質(zhì),機身手柄經(jīng)過改良,握持操作更為舒適, 機身的按鍵布局更為符合人體工程學,單手也可以便捷的轉動撥盤,快速更改參數(shù)。
在進行產(chǎn)品拍攝時,如果需要有人物出鏡,我自己就要上場拍攝,這時候,EOS 5D Mark IV的wifi和佳能提供的智能手機拍攝程序可以實現(xiàn)手機遙控拍攝,十分方便。
我喜歡用外置閃光燈拍攝照片,一般使用M檔,快門速度在125—160左右。EOS 5D Mark IV的iso最低可以調(diào)整為100,這對于平時喜歡拍攝暗調(diào)的我來說,十分實用。
佳能官方對于EOS 5D Mark IV的定位是專業(yè)攝影師使用的器材,彼時,我還只是個不折不扣的攝影新手,我知道,不是使用了專業(yè)的攝影設備,就會成為專業(yè)的攝影師,想要成為優(yōu)秀的攝影師,需要不斷提高個人審美和攝影水平。
對于攝影,從一開始的小白,到能獨立拍攝出還不錯的靜物照片,我上升得很快,但瓶頸期同樣來的很快,陪我度過攝影瓶頸期的,除了百微,用的最多的,就是佳能的EF 50mm f/1.8 STM了。這支不到800元左右的鏡頭,可能是佳能全球性價比最高的鏡頭之一,可鹽可甜,既能用來外拍人像,又可以拍攝室內(nèi)氛圍感照片。
我個人認為,即使是拍攝很多年攝影師,也有可能會不定時遇到瓶頸期。我覺得,倒是可以好好利用瓶頸期的時間,為接下來的拍攝技術提升做準備。
處在瓶頸期的我,也曾經(jīng)有過什么都拍不好的挫敗感,我選擇讓自己平和下來,將時間更多的用在尋找有美感的照片。就像讀過萬卷書,下筆才會如有神。多看美圖,也是我用過的最合適我的提高審美的方法之一。
彼時,我對于攝影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了解,但對于攝影課批量培訓出幾乎同樣拍攝風格的方法不太認同,此時,我開始嘗試偏向逐漸形成自己的拍攝風格。
之前使用百微和50-1.8鏡頭,拍攝題材多為靜物。隨著做攝影時間的推移,慢慢的也有客戶開始找我拍攝產(chǎn)品,產(chǎn)品照片一般是五到六張一組,我習慣使用百微鏡頭拍攝產(chǎn)品的細節(jié),50 1.8鏡頭用來拍攝氛圍感和場景照。
從攝影新手開始向?qū)I(yè)攝影師的轉變,讓我想嘗試拍攝更多風格和種類,有了這個想法后,我開始關注佳能更適合拍攝人像的鏡頭,比如EF 85mm f/1.4L IS USM和EF 135mm f/2L USM、EF 35mm f/1.4L II USM等經(jīng)典定焦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