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結束,素有“金街”之稱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依然紅旗招展、花團錦簇、游人如織,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人家”主題攝影展前駐足。這一展覽,在一幀幀影像的定格中,帶領人們共同回顧新中國70年發(fā)展的偉大歷程與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次展覽由中國文聯、中國攝協(xié)、北京市東城區(qū)委、區(qū)政府共同主辦,集納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近300幅歷史照片和攝影作品,分為“國”“家”兩個單元。“國”單元重點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建設成就和發(fā)展變化,包括國慶閱兵、航天航空、交通、能源、科技、文化體育、互聯網、鄉(xiāng)村振興、城市發(fā)展、環(huán)境生態(tài)、“一帶一路” 、軍事國防等16個主題;“家”單元以多個中國家庭為棱鏡,以小見大地折射時代變遷,不僅有對國家、對民族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家庭照片,造詣深厚婦孺皆知的藝術家的日常起居畫面,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同齡人瞬間定格,也有普普通通的有故事、有溫度的不同歷史時期下以家庭為單位的中國人生活情形寫照。李舸表示,這些作品波瀾壯闊與細致入微并置,時代巨變與百姓日常交織,共同抒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展覽亮點紛呈。國慶閱兵單元展現了70年間的15次天安門國慶閱兵的景象。萬眾矚目的國產大飛機C 919、如鳳凰騰飛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國宇航員和他們拍攝的太空“美照” 、飛馳在祖國大地上的“復興號”“和諧號” 、顏值超高的港珠澳大橋、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天眼” 、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的“蛟龍?zhí)?rdquo; 、我國自主研制的“殲- 20”戰(zhàn)斗機以及智能手機、 VR、二維碼、農村淘寶、機器人等在攝影師獨到的眼光里成為了時代鮮明的注腳。施光南、李谷一、李雪健、蔣子龍、謝晉、路遙、樊錦詩榮獲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改革先鋒獎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給新近入黨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寫信;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王蒙、秦怡、郭蘭英“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一幕幕珍貴的場景再次映現。從1959年容國團為新中國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以來,郎平、許海峰等中國運動員一路摘金奪銀,多次貢獻零的突破,影像定格的雀躍瞬間都能激起人們的強烈共鳴。“一帶一路”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涉及的方方面面,通過攝影師的鏡頭更加清晰。攝影家鏡頭中的“綠水青山”沁人心脾,城市發(fā)展與鄉(xiāng)村振興同步同聲,經濟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每一個影像都動人心弦。
此外,如攝影家徐永輝跟蹤拍攝浙江一戶普通農民葉根土一家70年,從1950年著襤褸衣衫羞澀面對鏡頭,到1989年為蜜橘豐收展露笑顏,到新世紀新樓前四代同堂的合影,以及攝影家郝遠征拍攝的全聚德第五代傳人楊宗滿、龍順成的古舊家具修復工匠種桂友、北京鴿哨傳承人何永江等共和國同齡人肖像,展現著大國小家的70年同命運共呼吸。“他們與共和國一起成長,他們也是非遺的傳承者,國家這個‘大家’ 70年的變化在每個人的‘小家’上都充分地體現出來了。 ”郝遠征表示。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