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是一名專業(yè)攝影師,你也有一些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你總是想要***隨地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眼前發(fā)生的一切,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你也會嚴格遵守自己的職業(yè)操守,知道在什么情況下能夠拍照什么情況下不能拍照。
可是現實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他們并沒有自覺,有些人并沒有一個嚴謹的拍攝計劃,而是會大搖大擺的將鏡頭對準街上的弱勢群體,然后拍下這些照片對這些被攝者的生活并沒有帶來任何改變,有時反而可能還因為某種原因的曝光讓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惡化。
***攝影網站 diyphotography 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DEAR PHOTOGRAPHERS, THIS IS WHEN YOU SHOULD NOT TAKE PHOTOS?」,告訴親愛的攝影師們,在哪些情況下應該放下手中的相機,不要再執(zhí)著于拍照。
當然,前提是,如果你是為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職業(yè)而拍下這些照片,那無可厚非,而如果只是為了你的興趣,那么下面這些觀點,不管你同意與否,至少在你要拿出相機拍攝的時候,想一想,考慮下是否在此刻適合按下快門。
1、當別人需要你的幫助的時候
Photo by Gratisography on Pexels
好像自從手機拍照開始流行以后,人們看到陌生人的「囧相」總是*一反應就是掏出手機拍下來,他們覺得這「很有意思」,卻忽略了當事人的感受,你讓他們感到自己被嘲笑(感到了羞恥)。
雖然可能你的意圖是好的,你只是想要拍到那些有沖擊力的畫面,那些「決定性的瞬間」。但是凡事都有兩面,這種事情還是得看你自己的決定。
可能這就是 蘇珊桑塔格 所說的:旁觀他人的痛苦。
「通過攝影這媒體,現代生活提供了無數機會讓人去旁觀去利用 —— 他人的痛苦」
2、當別人情緒低落的時候
Photo via Pexcel
好像有一個專門的拍攝項目就是拍攝那些哭泣的女孩,我覺得這個沒有問題,這是有目的有立意的拍攝項目,所有的拍攝工作都是圍繞著主題來進行的,當然就要引導那些女孩自然的流下眼淚,然后忠實的記錄這一瞬間。
可是你身邊的朋友因為某些原因不如意而陷入沮喪,你是會坐在她身邊安慰她還是抓起相機就拍她,結果不言而喻。
3、不要在劇院/電影院拍攝
Photo by Donald Tong on Pexels
不過這篇文章中所列舉的一些內容我也并不是太同意,作者似乎有些太「圣母」了,不過看了看文章下面的的評論我也就放心了,大家都覺得作者太過于夸張了,如果這些都不能拍,那么攝影師還要來做什么?難道都去拍產品照,難道都傻乎乎的去擺拍?
像是作者就很反對拍攝街頭情侶的親密時刻,如果這么美好的瞬間都不去記錄的話,布列松拍的算什么?
Photo by HENRI CARTIER-BRESSON
Matt Weber 拍的算什么?
Photo by Matt Weber
Garry Winogrand 拍的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