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樓的競爭是一種資源整合與優(yōu)化的競爭??陀^來講,婚紗攝影的高毛利是存在,但是這個行業(yè)的各項成本加起來也是高得可怕。如果沒有足夠的客流量,是撐不下去的。
站在一個生意的角度,如今獲客成本逐漸增大,婚紗攝影門店這門生意好不好做?怎么做?
今天我們請來一位開婚紗攝影工作室的老板給我們解答這些問題。
■ 口述丨龔先生 某婚紗攝影工作室老板 訪談/整理丨徐慧婷
我在婚紗攝影行業(yè)待了六年多,以前是給一家大的影樓做攝影師,這兩年在一個二線城市的旅游景區(qū)開了個自己的攝影工作室,對各種類型和規(guī)模的婚紗攝影店都還算了解。
實際上,婚紗攝影也是這十多年才發(fā)展壯大起來的,很快就從***品變成了結(jié)婚的必備品,早些年還能說這是個暴利行業(yè),但這兩三年來隨著競爭加劇,市場出現(xiàn)飽和,低價競爭越來越普遍,婚紗攝影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了。
而且,這些年消費者的需求一直在變化,婚紗攝影行業(yè)的新形態(tài)也越來越多,比如旅拍、攝影工作室這類,順應這些形勢,我選擇在旅游景區(qū)開了這個攝影工作室。
1影樓收費項目多
婚紗攝影剛興起的那些年,影樓確實是大把大把地掙錢,二三線城市的中小型影樓也能活得很滋潤,大型連鎖影樓的單店一年能做出幾千萬的營業(yè)額。
早期的影樓掙錢比較容易,這其中有很多盈利項目,甚至是隱形消費。
那時婚紗照拍攝是按套餐來,套餐規(guī)定了服裝套系、團隊質(zhì)量、照片數(shù)量、產(chǎn)品多少等等規(guī)格,但是往往這第一步就是影樓想辦法多獲利的入口。
影樓的服裝套系有各種等級,顧客喜歡的某套服裝如果不在套餐里面,就需要為服裝花錢,或者加錢升級套餐,少則幾百,多則幾千。而升級攝影團隊也是讓顧客多掏錢的方式之一,指定首席攝影師團隊、總監(jiān)這樣的服務團隊也要加錢。
拍攝期間,新人化妝的安瓶、睫毛等私人物品是要自費的,有些影樓不許自帶,那么就只有高價買影樓的產(chǎn)品了。
外景拍攝更是薅羊毛的好手段,外拍的場地費用、租車、人員餐飲都需要新人掏錢。
這還沒完,拍攝完成之后的選片階段又是個坑,這里會有二次銷售,原始底片不會讓顧客帶走,只能選定套餐里包含的數(shù)量,如果要多的底片、加厚相冊、精修照片……通通都要花錢再買。
一般情況下,新人會拍幾百張照片,***90%的人會加購底片,加相冊,而且后期選片花費比套餐還貴的情況也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