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視頻團隊24frames一起拍攝這場婚禮時,很多人不解的問:“現(xiàn)場那么多人為什么你們官方影像不搶著去拍?還躲遠遠去拍?”
我想答案和24frames一樣,因為那不是我們擅長和需要的。
刻意,只會讓自己的作品露怯扭捏,還是那句話:如果你的照片欺騙不了你的眼睛,同樣也感動不了別人。
保持從一而終的風格,又不斷重新解構(gòu)自己的風格。
很多人覺得紀實也很簡單,就是抓拍,這話聽著沒毛病,可真拍起來卻是千人千面。
那如何在眾多的攝影師中樹立并保持自己風格呢?
那首先先從了解自己的鏡頭說起吧:
16-35、50鏡頭距離拍攝更近,你的照片使你更像婚禮的參與者;
85、70-200中長焦,則更像第三人視角,這時你更像是講述者。
但這些視角都不妨礙你紀實的拍攝手法。
我在拍攝中***長使用35.50.70-200三支鏡頭,拍攝時不使用閃光燈,90%的情況下相機參數(shù)是:
AV檔、2.0-2.8光圈,ISO自動,中央局部曝光
這樣的組合使我的照片***后呈現(xiàn)出效果是:
因為鏡頭選擇不同,所以時而是參與者,時而是記錄者;
我不使用閃光燈,只為了光影真實不破壞現(xiàn)場;
為了層次明顯,所以我會用2.0、2.8略大的光圈。
當然自動曝光,高ISO和完全依賴自然光也會讓自己丟掉很多精彩的瞬間。
但這樣的組合使我心無旁騖全部精力放在瞬間的捕捉上,所以取舍很重要。
無論是風格特別明顯的厚重的人文紀實,還是清新柔軟的偏日系紀實,或是視角很廣大片風格的紀實,風格不同,決定了它們都有自己的鏡頭語言不同。
對我而言,都不排斥,但也不照單全收。
婚禮是一個情緒起伏較大的過程,單它畢竟是一個婚禮,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件。
嘗試過很多風格后,我開始解構(gòu)它,給自己的風格重新定位
內(nèi)容: 真實,溫暖,歡樂;
形式: 人文但不偏重,清新但不致軟。
身體和靈魂必須一起前行才不會顧此失彼。
網(wǎng)絡(luò)有句話我覺得有道理:
紀實抓拍,是指在被攝對象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快速地抓取其自然、生動、***有表現(xiàn)力的瞬間形象。這既是它的概念,更是它區(qū)別于其他攝影方法的顯著特征。
抓拍在一般人眼中多被看成是攝影的一種方法,其實,對于攝影師來說,它更應(yīng)是一種觀念,一種立場和一項原則。
紅色前半句概述抓拍方式和方法,這些就好比一個人的身體,加強自己的硬件,增加自己的拍攝經(jīng)驗,學習新的攝影技法,身體可以通過鍛煉得以加強。
藍色***后一句則是到出了紀實的靈魂,你的觀念、立場、原則怎樣才能得到認可?怎么提高自己的眼界?可能,這永遠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身體和靈魂要一起前行才不會顧此失彼。眼界高,執(zhí)行不了,沒用。
相反,掌握各種器材和技法,就是無從下手拍攝,也不能出彩。
所以,學習永遠是前進路上的不二前提。
相信婚禮場布拍攝是很多婚禮攝影師的一個痛點,因為大家都會對人物拍攝有興趣,對靜物不感冒。
反正你怎么拍都拍不出INS上那些歐美婚禮的現(xiàn)場感。
相信我,當時我也困惑過。 痛點,也可以轉(zhuǎn)化為拐點的。
網(wǎng)絡(luò)信息透明化,對于尋找婚禮場布的靈感很方便,靈魂層面提升不少,但如何后期調(diào)色做出相應(yīng)的色調(diào),真的是下了一般功夫。
研究了快2個月,也終于總結(jié)出一套理論和方法。
已經(jīng)有很多的攝影師抓住了這個點,找到了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
學習是在前進路上無處不在的,身體和靈魂要一起前行才不會顧此失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jīng)歷和喜好,這個靈魂指引著你形成自己的風格。
好了啰嗦不少,也算是年關(guān)了一個小總結(jié)小分享,希望抱磚引玉也有其他老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