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去校園擔任攝影比賽評審,頒獎典禮上,有許多話想跟大家分享,可惜時間有限,就寫在此吧。
態(tài)度決定高度
我不知道一般人對於「前輩」是怎樣的看法,但單就我身邊的人,許多都具備國外大獎、知名專欄、媒體採訪、付費講座、暢銷出版、大場展覽、競賽評審、人氣部落格……等等資歷。
資歷越好越謙遜 ”前輩該有「樣子」而不是「架子」”
爬的越高,越容易發(fā)現(xiàn)世界的廣闊與自身的渺小。滿足于現(xiàn)狀,往下比較好取得優(yōu)越感的人會有「架子」。決定精進自己,補強不足的人會出現(xiàn)「樣子」。而決定放棄,回歸于生活的人則擁有「豁達」。
我沒有見過夸耀自己的知名攝影者,就連諾貝爾獎的攝影團隊得主,拿他的照片與我分享時,也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那是***的器量,也是我所崇拜,希望能分享給大家的攝影前輩態(tài)度。
持續(xù)力重于才能 ”攝影*大的捷徑是腳踏實地”
臺灣的攝影水準很好,新手與拍攝幾年的老手照片我??床怀霾町?。藝術很講求天分,而現(xiàn)在的觀賞者除了技術,也已經(jīng)開始品味攝影者的想法,變得更加抽象,難分優(yōu)劣。
但也是因為這樣,攝影者的數(shù)量暴增了。每年可能有近十幾萬的新進,大概上千人有過人的才華。只有百人不到,會闖出名號,而這里面的人又更沒幾個會撐過五年。
許多人認為攝影 「才能」 最重要。我深深的認為不是這樣。我認為 「持續(xù)」 最重要,而比持續(xù)更重要的則是 「開始」, 不論是拿起相機、參加比賽、投稿……。任何一個 「開始」的舉動,都會讓你成功的機率不是“0”。而 「持續(xù)」 則是讓那 “0.1”的成功機會,慢慢變成 “0.2”, “0.3”, “2”, “7”, “15”……。那真的是一種苦工,卻也最踏實。
去欣賞沿途的風景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頒獎典禮的小房間裡,許多得獎的同學們感情很好,彼此嬉鬧開玩笑。這讓我想到自己攝影的好友們。
攝影的優(yōu)缺點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人真正花在拍照的時間很短,作品的使用方法則是非常有限。相對的攝影的比重在于「生活」 也就有限。
但如果攝影的過程能讓自己有一點點改變,哪怕是只有一點點好的改變,那整個人生都會受益。 我期望的是,每個愛攝影的人留下的不只是美麗的照片,而是美麗的人生,照片則只是這樣生活下的產(chǎn)物。
千萬不要忘記: 珍惜跟你一起欣賞風景的人。
當一切都結束的時候,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些比拍出優(yōu)秀的作品,還要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