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觀看一幅肖像照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把目光首先聚焦在人物眼睛上,期待著這一區(qū)域的成像足夠清晰,從而可以看到其中充盈著的細節(jié)內容。因此,你在攝影過程中應盡量精確對焦于模特雙眼。若是將焦點置于鼻子、雙耳或僅僅是睫毛部位,所得的照片都會被人或有意或無意地看作是有缺陷或失誤之作。
另外,對于一雙極富表現力的眼睛,僅僅將其全畫面地拍攝出來,都會極富張力。這樣表現的雙眼足以支撐起整張畫面,并引導觀賞者自行想象出面部的其他部分。
聚焦于哪一只眼睛?
當你從正前方拍攝一張臉時,左眼與右眼到相機傳感器所在平面的距離相同,它們在照片中的清晰度也會因此一致。但假如你從前方斜著對模特進行拍攝,你就要面臨一個選擇:焦點究竟應該對準哪一只眼睛,左眼還是右眼?
大多數人認為,若處于靠前位置的那只眼睛得到清晰成像,那么整張照片會更顯熟悉、協調。造成這種感觀結果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們觀看照片時普遍習慣于近處清晰、遠處模糊的構圖模式;另一方面在于,現實生活中我們與人打交道時,也同樣會把自己目光的焦點放于對方更靠近我們的那只眼睛之上。所以,對差不多所有的肖像照而言,更靠前的那只眼睛應得到重點表現。
若你有意為之,將焦點放于更靠后的那只眼睛上,那么,這種有悖于平常觀看事物方式的成像效果會使得照片觀看者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他們的目光游離于照片中模特的左右眼之間,他們將花比平時更多的時間去觀看這張照片。雖然這樣一來,觀看者給予了這種照片更多的注意力,但他們同時也在潛意識中對其產生了一種負面感覺。因為,這樣的一個構圖形式通常被認為是錯誤或有缺陷的,至少是讓人感覺不舒服、不習慣的。
要順便提到的一點是,這種左右眼清晰度的分布原則適用于所有的光圈值。即使在光圈值較大(景深較大)的條件下,被對焦的那只眼睛也能獲得更多的觀看注意力。在光圈值較小以及景深較小的條件下,這種效果還會強烈許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