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雜志《FRUiTS》上的原宿潮人
日本街拍的誕生
B:《FRUiTS》、《TUNE》、《STREET》這三本雜志的發(fā)行量分別是多少?另外,你們的網(wǎng)站上也提供海外定購服務,如何兼顧本土和海外讀者的閱讀趣味呢?
A.S:發(fā)行量的話……因為也不是很大,所以還是暫時保密吧。我們并不直接涉足海外的發(fā)行,而是由一些出版商代理。我們雜志的定位還是針對日本讀者的。
B:那么,哪一本雜志最有人氣?
A.S:應該是《FRUiTS》,因為對流行時尚感興趣的總是以年輕女孩居多吧。
B:《FRUiTS》并非你創(chuàng)辦的第一本街拍雜志。最先問世的其實是《STREET》。
A.S:對,《STREET》在25年前就創(chuàng)立了,當時的日本還沒有所謂的街頭時尚,所以,我想把倫敦街頭人們的穿著記錄下來,介紹到日本。
B:人們心目中的日本街拍就是《FRUiTS》和《TUNE》上面刊登的那個樣子,這種風格可以說是由你樹立起來的。而《STREET》創(chuàng)刊初期的照片風格卻很不一樣。
A.S:那時的照片都是我一個人拍的,拍得其實比較隨意,注重一種抓拍感。因為我覺得,如果上前打個招呼,讓對方停下腳步后再拍,有些感覺就表現(xiàn)不出來了。
B:后來為什么不再采用抓拍的方式了?
A.S:《STREET》創(chuàng)立的最初5年是我親自拍攝的,后來漸漸開始轉(zhuǎn)交給別人來拍,所以我個人的攝影風格就不再延續(xù)了。另一方面,隨著雜志越來越出名,隨意的抓拍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改變了拍攝方式。
《FRUiTS》我也親自拍了5年,但從一開始就是你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這種攝影風格:先和對方打過招呼再拍,拍攝對象直視鏡頭,從頭到腳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表現(xiàn)得一清二楚,同時還配有一個簡短的問卷式采訪。雜志的版式很簡單,一頁一張照片,目錄冊的形式。
B:那么,為什么要劃分男女兩本刊物?
A.S:起先《FRUiTS》是不分性別的。后來“里原宿”潮流興起了,東京街頭的時髦男青年一度都是里原宿造型,我覺得不太有趣,所以把《FRUiTS》變成了女性街拍雜志。然后大約在7年前,東京街頭漸漸又出現(xiàn)了和里原宿風格不同的男子時尚,于是我又創(chuàng)辦了這本專門刊登男性街拍的雜志《TUNE》。
B:《STREET》是一本歐美街拍雜志,這些照片是由誰拍攝的?
A.S:《STREET》經(jīng)常做城市特輯,主要集中在倫敦、巴黎、紐約三地,照片是當?shù)匾恍┫嗍斓臄z影師或是一些自告奮勇的熱心人幫我們拍的,人選并不固定?!禨TREET》以倫敦街拍居多,一方面我向來覺得倫敦非常時髦,我個人最喜歡倫敦。另一方面,倫敦的街頭時尚也很對日本人的胃口。
B:近年來街拍網(wǎng)站和博客很受歡迎,你們是否感覺到壓力,有沒有想過向網(wǎng)站轉(zhuǎn)型?
A.S:我也考慮過做網(wǎng)站,如果真要做的話,我一定會想辦法把它做到最好。說到壓力,現(xiàn)在任何雜志都會受到來自網(wǎng)絡的壓力。我們的雜志主要面向本土市場,而網(wǎng)站則可以面向世界,后者確實更容易做一些。
B:你們的雜志里幾乎看不見廣告,一直以來,你們都是靠銷售雜志來盈利嗎?
A.S:其實登廣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沒有主動去開拓這方面的業(yè)務。因為登廣告的同時,也一定會被要求附帶刊登一些產(chǎn)品照片之類的,這樣會很麻煩。我的注意力主要還是集中在介紹穿著時髦的年輕人。雜志的盈利基本還是靠發(fā)行量,當然,這樣賺不了什么大錢。但是我喜歡這個工作,至少維持下去還是不成問題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黑光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