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0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藝術類金質收藏作品《明天的現實》被指剽竊后,世間眾口一詞的譴責聲,來自法律界、版權界和攝影界??墒俏覀兓旧下牪坏阶髡叩霓q解和被剽竊者的指責。但是,從攝影發(fā)展史和攝影創(chuàng)作論的角度上來看,此一事件可能都將是具有沖擊力的一次革命。雖然,它此次是已經失敗了。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它沖擊了傳統(tǒng)的攝影的概念,在數碼時代和高度商品化的今天,傳統(tǒng)的攝影概念面臨著被重新定義現狀。
首先,《明天的現實》的作品是“藝術類”的作品,或許我們可以用“觀念攝影”更容易讓大家理解。什么是“藝術攝影”呢?所謂藝術攝影;它是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攝影家主觀思想、情感和藝術情趣的一種攝影形式。藝術攝影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使得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得以物化。藝術攝影通過對現實的超越和重構,表達攝影家對社會、自然和宇宙的解釋以及對情感的宣泄。不受現實空間和實踐空間的限制的藝術創(chuàng)作,重要的是通過藝術形式表達作者自己的哲學理念和藝術情感。按照以上的藝術攝影的概念來看,《明天的現實》是符合藝術攝影類別的。這點上幾乎沒有看到不同的意見,也就是說這一點是大家的共識。問題就出現在作品所使用的素材上,素材來自于圖片庫。于是,驚動了法律界、版權界和攝影界。
老百姓就是很不明白,我從圖片庫買來的素材照片,我已經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再創(chuàng)作,完全形成了另一種思想境界更高的攝影作品時,怎么就成了剽竊呢?為什么將素材和作品之間劃上等號呢?這不就是完全忽視藝術創(chuàng)作的現實存在和更高層次的勞動意義嗎?圖片庫,是攝影人員拍攝的素材照片,通常這類圖片都是記錄類的照片并沒有多少藝術性,目地就是給使用者提供創(chuàng)作素材,素材可以被任何賦予報酬之后的人,任意使用的。圖片一到圖片庫,就成為了商品。使用者在賦予了報酬之后,就有了商品的支配權。在此基礎上對于素材的藝術在創(chuàng)作。
再創(chuàng)作之后的素材就具有了“藝術性”,它才歸類于“藝術類”攝影作品。作品的真正價值就在它的藝術性上,而素材是不具備這樣的藝術性的。既然,作品的真正價值是它的“藝術性”而不是素材,就不應當簡單的定性為剽竊。如果按此道理,我們就可以在現代藝術展上看到許許多多的“剽竊作品”,那些被改變了用途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被剽竊”了。之所以說“在數碼時代和高度商品化的今天,傳統(tǒng)的攝影概念面臨著被重新定義現狀”。就是,今天的許多攝影作品,已經不是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下產生的了。
它有三個來源,一,就是傳統(tǒng)的方式所得,直接拍攝所得。二,自己拍攝加上制作,甚至就直接電腦制作所得。三,通過互聯(lián)網上的圖片庫獲得攝影素材,自己加入思想,經過制作所得。這就是今天攝影的現實,我們身邊的大量廣告攝影作品,大多數都是通過第三種方式獲得的。今天的攝影,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攝影了,今天的攝影已經不是“減法的藝術”了,已經成為“加減法的藝術”了。面對《明天的現實》的事件,每一個攝影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每一個處在事件中的人和觀看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歷史前進的袢腳石和推動者。歷史會告訴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黑光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