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說的是父子倆在沙灘上玩,父親讓兒子搬一塊石頭,兒子太小,怎么也搬不動。
“你用盡全力了嗎?”父親問。
“用盡了。”兒子回答說。
“你沒有用盡,還有一種力量你沒有用,這個力量就是你為什么不請我?guī)兔δ兀?rdquo;
這個簡單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它告訴你:你的力量中,包含外力的借用!
外力是無限的,善于借用外力的人,能創(chuàng)造無限的奇跡。《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每臨大戰(zhàn)必能借:草船“借”箭,不費一兵一卒,不到三天向曹操借來十萬支雕翎箭,充實了友軍東吳的軍械;“借”東風(fēng)火燒赤壁,十萬曹兵被燒得丟盔棄甲,成就了以少勝多的千古佳話;就連劉備的第一塊地盤——荊州,也是由他出謀劃策“借”來的,并且是一借不還,為劉備后來的蜀國江山奠定了基礎(chǔ)。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人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光靠自己孤軍奮戰(zhàn)是行不通的,還必須懂得借助別人的力量。
很多人做事都恪守著這樣一種原則——“竭盡自己全力。”這無疑是對的,也是必須的,但是我們不能狹隘地理解這里的“力”,千萬不要以為就是自己具備的力量,如果這樣,他只能做有限的事情。相反,另外一些人則認為自己的力量中包括外力的借用。他們不僅將自己的力用盡用好,還用別人的力為自己辦事。比如:向上級領(lǐng)導(dǎo)借力(上借政策支持)、向其他團隊與同事借力(中借協(xié)作幫助)、向下屬借力(下借合力行動)。
有人說:“管理是通過別人完成任務(wù)的藝術(shù)。”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管理其實就是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