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引子
世界上***貴的幾幅攝影作品是不是總讓你覺得很迷惘。其實了解這些就不得不提到這對夫婦——貝歇夫婦。
0
2
故事
當你看到這樣一張照片的時候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覺。
你可能會說,我也能拍。
是啊,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都能拍。
那憑什么這會成為經典?
1959 年,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的伯恩·貝歇和希拉·貝歇開始合作,拍攝德國大工業(yè)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工業(yè)設施。這些設施并沒有單獨的名字。所以按照統(tǒng)一的名字,貝歇夫婦開始為它們分門別類。
選擇拍攝這樣的題材,貝歇夫婦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有家人在這些工廠或者礦場工作,有比較方便的條件讓他們拍攝。另一個是這些工業(yè)設置正在逐漸消失,他們希望記錄下來。因為他們第①張工業(yè)建筑照片拍攝之前其實準備用素描畫下來,結果畫的速度趕不上拆的速度。還是攝影比較快。
“它們(工業(yè)建筑物)在被建造的時候很少考慮到美學構造,主要是考慮它們的功能。這也就意味著當它們的功能喪失或者人類不再需要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注定要被拆除。”
所以與其說這是貝歇夫婦“處心積慮”要做的一個事兒,其實是很多客觀條件在一起的必然結果。
在拍攝的時候,貝歇夫婦逐漸發(fā)現(xiàn)了這樣拍攝的深層意義。
如果我們去拍攝一個教堂,我們會將教堂的藝術設計與時代背景聯(lián)系起來。同樣地,貝歇夫婦在拍攝工業(yè)建筑的時候,也可以讓我們將建筑的技術設計與時代背景聯(lián)系起來。
所以貝歇夫婦說:“我們所做的,歸根到底是講述歷史。”
在拍攝的時候,貝歇夫婦采用了純客觀的紀錄。不僅僅是純粹紀錄,不去破壞和打擾任何一個拍攝客體,并***終呈現(xiàn)的時候也會刻意避開時間的影響,并非以時間線來排列。
這樣一來更加強調了他們拍攝的真正本質——這個時代是一個工業(yè)影響的時代。
在我教攝影的時候,常常看到一些學員拍攝的單張作品其實也有很好的攝影感,以及客觀表現(xiàn)。但是單張看就會顯得單薄無力。所以我常常建議他們,同樣的題材,不同的時間去拍攝,更多的紀錄。當成為一個組,或者說一個很大的組的時候,影像的力量也會顯現(xiàn)出來。
那么貝歇夫婦拍攝了多久呢……30多年。
0
3
后續(xù)
引子中我說到了一些非常貴的照片。比如著名的萊茵河2號。
作者古爾斯基的老師就是貝歇夫婦。未來給大家講講這位杜塞爾多夫學派的代表人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