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APS-C 相機 焦段:等效75mm 光圈:f/5.6 ISO 800、1/160s、M 模式
立體感:線性透視法、光線明暗 環(huán)境元素:光影的形狀
2.畫面的背景是炮臺的石墻,墻面上的光影會給人一種畫面外的想象。以人類的視覺經(jīng)驗,有陽光、有大樹,才會形成墻面的光影。因此,雖然背景只是一個簡單的墻面,但是多了光影后,便有了立體感和層次感了。此外,在畫面布局上,我們刻意將模特放在了亮區(qū),確保其臉部不會被陰影遮擋。
系統(tǒng):APS-C 相機 焦段:等效127mm 光圈:f/9 ISO 200、1/320s、+0.3EV、P 模式
立體感:明暗和光影環(huán)境元素: 炮臺的石墻形狀、枝葉的光影形狀
在虛實之間的元素
光影元素相當有趣,影子通常被視為“虛”景,因為有光、有景物才會造成影子。但把影子作為構(gòu)圖元素之后,它又成了畫面中實際的線條和形狀,甚至可以呈現(xiàn)出近大遠小的層次感,營造出類似于實景的透視感。因此,光影可以說是*具變化的神奇元素了。
很多時候,光影是有季節(jié)性、氣候性和時間性的。季節(jié)不同,太陽的角度就不同。比如,夏日與冬天的光影就有所不同;一天之中太陽的位置不同,光影也會不同;烈日和多云時,影子的深淺程度也會不同。用光影來構(gòu)圖,是攝影師在選擇場景時面臨的*大挑戰(zhàn)。
此外,畫面中的影子還會給人以聯(lián)想。即使形成影子的物體沒有進入畫面,但觀看的人會通過影子的造形去想象畫面外的景物,這也會造成心理層面的空間深度感。
3.這張照片是在下午兩點多拍攝的,雖然此時的陽光接近于頂光,但有趣的是艷紫荊的樹影在地上形成了一個心形。我利用一朵艷紫荊做前景,并同時將心形的樹影帶出來。
系統(tǒng):APS-C 相機 焦段:等效24mm 光圈:f/8 ISO 125、1/160s、M 模式
立體感:輪廓透視法 環(huán)境元素:艷紫荊的枝葉、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