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十日談 作者:行走中的風景 型號Canon EOS 5D Mark III 鏡頭Canon EF 50mm f/1.2L
光圈F1.8 快門1/1600秒 焦距50.0 mm ISO50
一、拍攝思路——重要的是用心體驗
對于我來說,旅行更多是一種異國的體驗,記錄那些旅行中讓我感動的人和事是我拍攝的重點。想清楚了這些,這次去烏克蘭我就只帶一只適合拍攝人文的50標頭出發(fā)了,一路走來,確實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因為焦段的限制沒法展現,但是只要進入適合這只鏡頭焦段拍攝的題材范圍,得出的效果往往讓我滿意。
在今年5月之前,烏克蘭對于我來說,是綠茵場上的舍甫琴科,是盤著辮子頭的政界美女季莫申科,還有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激進的“光頭黨”。因為工作關系,我在5月初來到烏克蘭,10天的工作穿插著漫步,還撞上了一年一度在黑海艦隊駐扎的塞瓦斯托波爾市舉行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日大游行。那一天陽光明媚,脫下戎裝的老兵們穿著盛裝,佩戴象征無上榮耀的勛章,挽著老伴,牽著孫女、孫子的手走在游行隊伍里,縱然步履已經蹣跚,兩鬢已經斑白,但他們依舊坦然快樂地接受大家的鮮花、歡呼和祝福,而在人群中為老兵們搖旗助威的大多是年輕人。于是我拿起相機記錄這些這些游行中讓我感動的人物。
二、拍攝過程
遇見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日游行,機會非常難得。這個時候正好是當地上午九點左右,陽光明媚,天空湛藍,環(huán)境非常清爽通透。我手上只有一個標頭,50這個焦段的視角接近人眼視角,非常普通,尋求的是一種安靜的力量。游行的隊伍移動速度并不快,大光圈讓我有足夠的快門速度捕捉到隊伍中人群瞬間的神態(tài),我采用了連拍模式,單點對焦,同時把對焦點放置在取景框偏左一點的部分,這樣不至于讓畫面太過呆板,接下來就是等待理想的人物進入畫面。這個女孩出現的時候給我的感覺非常好,在稍顯熱鬧的人群中顯得安靜而有生命力。為了烘托氣氛,我把遮光罩取下,讓陽光漫入鏡頭,等待她距離我兩米左右,連續(xù)按動快門,最終選取了其中一張。
三、后期處理
臉上淡淡的雀斑、兩只金色的發(fā)辮,略顯復古的海魂衫、這個女孩給我一種親切、安靜的古典美感。在后期調整時,我首先將拍攝的RAW文件導入LR中調整了曝光,提亮女孩因為逆光稍顯暗淡的面部,拉回有些過曝的高光區(qū)域,盡量還原更多的細節(jié)。為了體現那種略顯懷舊的古典美感,我使用了LR中模擬膠片的濾鏡alien skin exposure,選擇Kodak portra 400vc膠卷,微微青藍調的整體影調和女孩頭頂上暖暖的陽光形成互補,略顯粗糙模糊的顆粒感強化了古典、懷舊的感覺。逆光的修飾可以進入PS再調整高光的色彩平衡,略微調整到自己覺得滿意的暖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