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拍50元一小時,審美在線,需承擔門票路費,免費提供向導……”最近一段時間,陪拍在各大社交平臺掀起熱潮,幾十到一百左右的價格,看似性價比不錯,深受年輕人的青睞。然而,想法和結果往往大相徑庭。不少攝影師的說辭和最終成片的效果完全不一樣,客戶體驗不佳,甚至還產生了糾紛?!胺N草”變成生意該如何進行規(guī)范?
價格從幾十元到一百元不等
“陪拍”攝影師在網絡平臺興起
陪拍可以理解為陪伴和拍攝的“組合拳”,既滿足人們出行過程中的陪玩、陪游需求,也給那些想要拍出好照片的人提供了選擇,一時間在社交平臺被討論,進而火了起來。
昨天(8日),記者在社交平臺上以“陪拍”為關鍵詞搜索發(fā)現,發(fā)布陪拍信息的以學生或者攝影愛好者居多,價格從幾十元到一百元不等,“平價低門檻”成了陪拍的標簽。
△社交平臺陪拍帖子(截圖)
在北京的新媒體從業(yè)者趙女士平時喜歡攝影,約拍和陪拍都體驗過,她覺得相比約拍,陪拍更容易“踩坑”。趙女士稱,到現場去拍了之后,發(fā)現跟預約時的設想完全不一樣?!芭闩钠鋵嵰话闶怯脕砭毷值模皇钦降臄z影。陪拍很容易產生糾紛,最后出的照片不滿意肯定是最主要的問題。”
北京的楊女士在從事家庭攝影之前,曾做過10多年正規(guī)平臺的簽約攝影師,她告訴記者,拍攝前會就可能涉及到的問題和客戶詳細溝通??蛻暨^來詢價,有興趣的話要先付20%的定金,付款后才會預留檔期,拍攝完在現場看底片,滿意的話當天付清尾款。
楊女士說,自己的同行遇到過被客戶“掛人”的行為,就是客戶對底片不滿意,進而把攝影師在平臺曝光,讓網友來進行評判。因為這是私人約拍,沒有地方去維權,所以客戶不滿意可能就會“掛人”。
楊女士坦言,自己之所以轉去拍家庭攝影,是認為目前的攝影環(huán)境“變味兒”了?!爱斈晡业膬r格是拍攝半天2000元,精修20至30張,但是現在經常有網友曬出照片稱是花150元、300元拍的。這個市場已經變得你不愿意去做了?!?br/>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陪拍具有弱社交的屬性,為陌生人之間建立聯系創(chuàng)造了更多可能性,并且大城市有更多更密集的景點可以邊玩兒邊拍;其次,大城市中也聚集著更多具有個性化表達的潮流人士,他們愿意為潮流拍照買單。
目前的陪拍市場大多是個人在經營,借助社交平臺的流量進行預約交易,而提前交付定金的方式,則更加依賴于攝影師和客戶之間的信任和自覺。
專家:陪拍有隱性社會風險
平臺有維護安全秩序的義務
由于陪拍屬于以口頭方式進行雙向選擇,因此在互相完成拍攝意向后,并沒有白紙黑字的紙質合同。那么,雙方之間是否存在合同的約束?
北京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法治研究會副秘書長黃尹旭表示,即使是口頭約定也可以作為日后的維權依據。“按照民法或相關法律規(guī)定,口頭約定、在社交平臺上聊天,其實也形成了合同,所以這些可以作為后續(xù)維權的依據?!?br/>
此外,陪拍還是相對私密的線上交易,不論是對消費者還是攝影師,雙方都是未知的狀態(tài)。中國民營科技實業(yè)家協會發(fā)展部副主任吳振華表示,陪拍有隱性的社會風險,輕則遇到宣傳與實際不符,“放鴿子”等現象,重則可能遇到惡意的騷擾。“比如年輕女孩在較為私密、隱蔽的地方拍照,可能會發(fā)生惡性刑事案件,或者其他社會隱性風險,需要引起注意?!?br/>
吳振華建議,對于有一定影響力的平臺,注冊或簽約攝影師可以收取相應履約保證金,這樣支付費用平臺可以進行監(jiān)管。他表示,平臺可以收取相應的服務費,進行平臺標準化商業(yè)模塊開發(fā)、合作、監(jiān)管,維護商業(yè)行為的公平合理性。平臺如果想作為,它有規(guī)范的空間和可能性。
針對陪拍暴露出來的安全問題,黃尹旭認為,平臺規(guī)則本身也構成了格式合同,根據《民法典》,平臺有維護安全秩序的義務。“平臺應該把經營者、涉及廣告的發(fā)帖標識出來,對于違規(guī)不守信的經營者要采取禁止發(fā)言、停止賬號的措施,積極維護平臺的安全秩序?!?/p>
(中國之聲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