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市場正在發(fā)生劇烈的變化,鏡頭市場似乎也會隨之經(jīng)歷突變。
無論是平面攝影師還是電影攝影師、或者視頻創(chuàng)作者,相機都是最關鍵的創(chuàng)作設備,而鏡頭則是他們創(chuàng)意實現(xiàn)的基礎。
當然也有人完全不在乎,甚至寧愿用iPhone拍攝(史蒂文·索德伯格:勿cue)。
無論你的態(tài)度如何:不可否認的是,相機的設計一直影響著鏡頭設計。不管是哪種細分行業(yè),攝影亦或電影,鏡頭都是在機身的影響下發(fā)展的,無論這種影響是好是壞。
然而由于無反相機技術的進步,該行業(yè)正處于巨大的技術轉變之中。
據(jù)佳能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御手洗富士夫稱,下一款發(fā)布的旗艦單反相機將是他們的最后一款單反產(chǎn)品。他們甚至已經(jīng)停止了新EF鏡頭的生產(chǎn)與開發(fā)。
雖然他們會考慮在不久的將來繼續(xù)生產(chǎn)消費級的單反相機,但佳能的長期計劃毋庸置疑是專注于無反的。
索尼后來居上,已經(jīng)用其成功的無反相機完全取代了其單反相機的市場,而尼康也在采取有力措施,專注于其新的Z系列無反。
相機市場正在發(fā)生劇烈的變化,鏡頭市場似乎也會隨之經(jīng)歷突變。
當佳能也開始加入了索尼和尼康的行列,慢慢開始淘汰單反相機,這對未來我們的鏡頭選擇有什么影響?
讓我們看看我們能從以往的變革中得出什么答案。
舊的時代
在20世紀,攝影師們經(jīng)歷了各種各樣的相機和鏡頭設計。旁軸相機在戰(zhàn)后開始占據(jù)主流,直到它們被單反相機(SLR)設計所取代。老式的中畫幅相機將快門設計在鏡頭中,直到焦平面設計的出現(xiàn)才被取代。
在所有的這些變化中,設計的局限性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鏡頭。哈蘇500C,那款被NASA帶去月球的相機,曾是中畫幅攝影師的主力設備之一,它也將快門機制保留在鏡頭中。
隨著快門被移入機身,哈蘇得以實現(xiàn)高速攝影:不僅是因為他們的光圈變大了,更在于快門速度的提升。
于是,單反相機以及后來的數(shù)碼單反相機,都是圍繞著鏡頭設計的,因為在鏡頭和傳感器之間必須預留相當大的空間。對于佳能的EF卡口來說,大約是1.7英寸。
雖然單反鏡頭體系與旁軸鏡頭體系相比有一些好處,但它們在廣角端上的光學性能較差,而且手動對焦的準確性也不夠優(yōu)質。
廣角單反鏡頭被設計為逆焦鏡頭,鏡頭要比它的焦距長,以便為反射鏡留出空間,這使得它們與旁軸的同焦距鏡頭相比成像沒有那么銳利。
旁軸的設計使鏡頭緊貼膠平面,因為它不需要額外的反射鏡等裝置。它使用一個單獨的光學元件進行對焦和構圖,這讓對焦更加精確。
旁軸相機的設計精密復雜,而且需要長期的維護,但旁軸設計的鏡頭素質卻極為出色,特別是在廣角端。
電影攝影機的鏡頭設計也受到同樣的問題困擾。為了讓掌機員看到他們的構圖,一個旋轉的快門(棱鏡)裝置需要在鏡頭和膠片平面之間存在。鏡頭和膠片平面之間的這種距離造成了很多需要克服的光學障礙。
這一直是限制提升鏡頭光學素質一個因素。雖然高質量的電影和單反鏡頭確實存在,但規(guī)避設計限制實現(xiàn)高畫質的代價是昂貴的。
那么為什么我們要聊這些攝影(和一些電影)的歷史呢?因為佳能在這一切之后的歷史中開始扮演著最重要的一個角色。
新時代
自從佳能5D問世以來,視頻拍攝和平面攝影之間的設備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還記得前面我們說的哈蘇嗎?它的相機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可以拍攝視頻了。
無反相機是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圖像的未來,與之關聯(lián)的鏡頭設計也處于歷史的轉折點。由于不需要額外的反射鏡或旋轉的快門,鏡頭設計師可以創(chuàng)造出距離傳感器只有幾毫米的鏡頭。
佳能的新RF卡口的焦距為20毫米,不到原來EF卡口的一半。尼康的Z系列無反為16毫米。相比之下,尼康單反的F卡口在鏡頭和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高達46.50毫米。
甚至擁有百年歷史的ARRI也采取了措施,將PL卡口更新為新的LPL時,將鏡頭到感光元件的距離從52毫米減少到44毫米。
為什么這很重要?
這些無反系統(tǒng)的新鏡頭和新卡口與前幾代有明顯不同:它們不再受相機設計的限制了。傳感器和鏡頭之間的距離可以是制造商希望達到的任何適宜距離。
有了這個先決條件,最新設計的鏡頭就可以實現(xiàn)之前旁軸鏡頭所擁有的高畫質優(yōu)點,同時還避免了它們的缺陷。
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比如新的尼克爾Z 58mm f/0.95的鏡頭、維納斯光學和Mitakon-Zhongyi的f/0.95的全畫幅鏡頭。
雖然尼康歷史上確實有為其單反相機制造的58mm f/1.2鏡頭,但在當時非常昂貴。同時APS-C無反相機的鏡頭焦距范圍也在爆炸性增長,好幾個不同的制造商提供有吸引力的選擇。
ARRI新SP鏡頭的設計理念是近似于遠心鏡頭設計的,這意味著來自鏡頭后部的光線在處理后幾乎完全垂直到達感光元件,極大減少了球面和色差。
當我們進入這個新的時代,將鏡頭的設計與前幾代相比,這將非常有趣。不僅在制造工藝和光學素質方面,而且在價格方面也是。
唯一的問題是兼容性。由于鏡頭到成像平面的距離過短,老鏡頭很容易與現(xiàn)代相機機身配合使用,但新鏡頭很難在老相機機身上使用。
即使你升級到了新的無反設備,購置了新鏡頭,也要把你最喜歡的那些老式鏡頭保管好。雖然鏡頭市場在不斷擴大,有了很多新的選擇,但古董鏡頭已經(jīng)成為電影制作人和視頻創(chuàng)作者一個非常個性的選擇。
看看洛杉磯的Zero Optik和烏克蘭的Iron Glass Adapters就知道了。這兩家公司都在用舊鏡頭做著令人驚奇的事情。
無論你如何看待近期佳能、尼康和索尼的一系列相關新聞,其實可以確定的只有一件事:現(xiàn)在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代,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一種創(chuàng)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