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結婚產業(yè)觀察特約撰稿人 岳戰(zhàn)
01
我認識一位婚禮道具銷售租賃的老板,發(fā)現他是一個懂財務知識的人。他大概是這么操作的:
他會主動去了解國內那種高大上婚禮的道具,**反應就是這些新鮮道具是否可以用在普通婚禮上,如果可以就去想盡一切辦法了解到在哪里購買或定制打樣。
打樣后,就會主動找?guī)准一閼c公司的策劃師進行使用,比如這個道具成本價是4000元,以1000元的價格租給大家,不加任何利潤。
并主動引導策劃師在同一個月份使用4次,比如策劃師A在**周使用,策劃師B在第二周使用,以此類推。
他就這樣能快速精選出至少4場關于這個道具的使用場景照片,并收回自己的成本。
他借著場景照片開始宣傳,又會收到陸續(xù)接受租賃和購買的同行,他的租賃價格依然和采購價格除以4次的單價進行結算。
如果是只賣不租的道具,就會加上一定的利潤率進行銷售。
隨著有人來跟風模仿他的道具,他就逐步采用降價的方式進行銷售,這讓自己又贏得了更多訂單。
后來按照這個生意邏輯,自己也進入了仿真花領域,資金基本上不是自己出的,而是找了幾家同行朋友,按照占股的方式進行注資。
既解決了啟動資金,又解決了部分銷售渠道,生意越做越大。
02
是什么原因可以讓他做得這么順利?
這里不得不提一個賺錢效率的指標:總資產周轉率。
是指企業(yè)一定時期的銷售收入凈額與平均資產總額之比,它是衡量資產投資規(guī)模與銷售水平之間配比情況的指標。
體現了企業(yè)經營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的流轉速度,反映了企業(yè)全部資產的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
比如你要賣一個燈具,你的成本是800元,你賣1000元,每賣一個就賺200元。
如果你一個月能賣掉一個,然后你又可以拿著這錢去進貨,一個月后又賣掉了。
這樣你一年下來,你可以最多賣12次,那么這個“總資產周轉率”等于同樣的資產在你手里被交換了多少次。
你每個燈具的銷售凈利率是20%,被你在一年內周轉了12次,你就轉了12倍的錢,合計2400元。
如果你一年只賣了1次,那你就只賺了200元,這就是總資產周轉率的體現。
你看上述老板的經營思路,一個道具4000元成本,如果同一個月租了4次,就等于一個月內就回本了。
如果1年租了48次,那么這個道具的收益就是4.8萬,減去4000元成本,賺了4.4萬元。
這老板知道這個概念后,他就把道具按照使用頻率在進行歸類,并根據使用周期進行提前引導各大婚慶公司的同行進行使用。
如果你要比哪個公司好,不要去看誰的資產多,而是要看誰能用眼下資產帶來更多的收益,這就是在比總資產周轉率。
03
還有什么能被這概念解釋?
美國的好市多就是把資產周轉率發(fā)揮到極致的企業(yè),也是讓雷軍的小米在學習的對象。
因為他的商品的周轉率可以做到一個月,也就是人家利潤率做到30%,他可以做到20%,且比其它超市還要賺錢,因為其它超市的周轉率是接近2個月。
服裝行業(yè)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這個概念,誰能解決誰就能擁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我印象中ZARA就解決了,大部分服裝行業(yè)的庫存周轉天數是80天左右,而ZARA把一件衣服走向市場的時間控制在15天,從設計到生產到運輸到上架。
15天,比同為快時尚巨頭的H&M還少5天。
04
婚慶工作中該如何運用呢?
總資產周轉率是我們每個婚禮人都要知道的財務概念,如果你有道具,你可要好好經營自己的道具。
如果沒有道具更好,因為你就是典型的輕資產,反而更少考慮這個問題。
因為不用資產就能產生收益的公司,或者說用最少的資產,去賺來最多收益的公司,這才是優(yōu)秀的公司。
如果你自己就是做婚慶的,還有道具,你需要將道具按照使用率進行分類,而不是按道具品類進行分類。
當這樣去做,**的好處就是讓公司每位策劃師和庫存都無形對“周轉率”有概念了,這樣就會將你的道具使用率進一步提升起來。
最后,資產規(guī)模只是企業(yè)要實現自己目標的一個手段,企業(yè)的價值不是體現在資產規(guī)模上,而是體現在企業(yè)獲取收益的速度和效率上面,總資產周轉率值得你再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