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攝影師陳漫為奢侈品牌DIOR拍攝的一幅名為《驕傲的矜持》的圖片,被認為明顯帶有丑化亞裔或**女性的意圖,引發(fā)爭議。一個國際知名奢侈品牌,一個國內(nèi)知名攝影師,都是與美共生的從業(yè)者,卻因為“不美”翻了車。這件事著實有點奇怪。
奢侈品就是因為好看才能讓大家心甘情愿為它買單,而陳漫更是因為曾拍出**眾多明星獨樹一幟的美,而為大眾所熟知并且身價暴漲。這說明在某些時刻他們對美的認知是和**受眾一致的,但當他們想談藝術(shù)的時候就有了另外一套審美標準或是“濾鏡”??磮D片中的女子,穿著清朝護甲,眼神怪異,臉色暗沉,狹長的瞇瞇眼更是典型西方鏡頭下的**女性形象,看不出“驕傲”,看不出“矜持”,更別提美了,撲面而來的都是陰暗、陳舊、落后。
有人會說,中西方審美不同,可是大家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時尚圈還是影視圈,備受推崇的西方模特和明星在絕大數(shù)時刻總能得到東西方的一致認可。只有到了亞洲,甚至更進一步地到了**,這種對美的定義就發(fā)生了巨大偏差。瞇瞇眼和扁平的雀斑臉成了西方時尚圈和影視圈為亞洲或是**女性量身定制的“美”。即使在亞洲,某些國際品牌為日韓和**推出的廣告也有著完全不同的標準。
其實,長成什么樣的人都可以是美的,只是這種“定制美”背后是上百年以來西方世界對亞裔及**人的矮化、丑化。在眾多西方的文學、影視、漫畫、音樂作品中,這種形象從來也不是美的代表,比如為非作歹的大反派“傅滿洲”。可是誰能想到,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奢侈品牌一方面舍不得**的市場,一方面又把這種刻板印象當成“遺產(chǎn)”不放手,那就別怪大眾不認可。在這個事件中,國際品牌的高高在上固然令人反感,而**從業(yè)者的迎合,更是令人不適倍增。
單純是美,但美不一定是單純的。有時候誰來定義什么是美也是一種權(quán)力,在過去很長時間,至少在時尚圈這種權(quán)力掌握在西方設(shè)計師手中。但今天的**作為時尚和文化產(chǎn)業(yè)的重要市場,**大眾對美的認知也無需他人來定義。我們的時尚從業(yè)者何妨自信一點,在自己的的土地上扎下根來,把真正的**美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