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照片除了評價“美丑”
還能如何深入解讀呢?
相信大家都拍攝過很多照片也看過一些影展,無論是挑選自己拍攝的照片素材,還是欣賞其他攝影師的作品,如何解讀一幅照片都尤為關鍵,這也是個人審美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但是作為攝影愛好者,應該如何開始對照片進行解讀呢?
今天王霄老師就用實例來教你如何解讀一幅照片。方法很簡單——從作品的內(nèi)容、主題、形式出發(fā)。一張照片的內(nèi)容、主題往往就是它的敘事對象,而作品的形式則是推進主題表達的關鍵。弄清楚這兩點,那么離理解攝影師的創(chuàng)作意圖就不遠了,當然也能夠讓自己在后期整理、處理圖片時更加明白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王霄老師選取了約瑟夫·寇德卡著名影集《混沌》中的一幅作品作為案例向大家講解解讀照片的方式。
約瑟夫·寇德卡/攝影
這張照片看起來很有藝術氣息,給人第①感覺就是神秘的美,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么呢?我們可以從這三點去解讀。
第①點:作品內(nèi)容上由遠至近,拍攝了人造海岸,人造防洪礁石和天空。
第二點:作品主題上圖中被標為藍色的被海水浸濕的印記和人造海岸與堤壩同時出現(xiàn)在畫面中,構成了人與自然對抗的表達。
第三點:作品的形式上寬幅畫面表現(xiàn)視覺,照片中的人造物滿是橫線與各個方向的折線,這些線構成了照片的形式主體,并和海水浸濕的隨機曲線形成了呼應。
總的來說寇德卡在這幅照片中讓形式很好的服務于表達人造物的線條,表現(xiàn)了人類文明的理性,天空中的自由翱翔的飛鳥和被海水浸濕海岸的隨機曲線,將人與自然的對抗充分體現(xiàn)。除此之外,天空出現(xiàn)的飛鳥正是羅蘭巴特在《明室》中所講的刺點。
可見提升攝影審美是一件能夠幫助我們跳出簡單思維的好方法,好的審美也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在拍攝前期進行頭腦風暴,在后期圖片篩選時更加眼光獨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