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摁一下快門么?”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攝影師摁快門和普通人的區(qū)別。而對于攝影師而言,你們?yōu)檗艨扉T做好了準備么?
思想是核心內(nèi)容
如果攝影師本身在拍攝的時候缺乏想法,那么他的作品可能會卡在拍糖水小清新這個門檻上,不論是人像、風景還是人文,沒有想法,圖片就流于形式,只能算是小清新或者好看的壁紙。
因此在摁快門之前,我們要先自己做一道不定項選擇題:
A. 主題鮮明的故事性題材
B. 表達或者引起某種純粹的情緒
C. 詮釋某種潛在意識、觀念或者思想
D. 討論幾何、美學乃至哲學的問題
不論你經(jīng)歷了什么,想拍什么,都應該進行這一步的思考。筆者也將在此對這幾個思考方向進行分析
選項A:主題鮮明的故事性題材
這個故事可以是別人的故事,可以是攝影師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根據(jù)經(jīng)驗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故事往往會選擇使用組圖的方法展開情節(jié),也可以用單圖。
例如Danielle Guenther以家庭為題材的創(chuàng)意圖片
選項B:表達或者引起某種純粹的情緒
不需要明確的故事或者深刻的哲學思考,但是著重于情緒表達。情緒題材的攝影不局限于人像,也可以是風景或紀實。
情緒的表達并不一定是找個女孩甩甩頭發(fā),抽根煙頹廢一下或者故意拍模糊就可以達到的。這些都是形式,而內(nèi)涵則需要攝影師在拍攝前進行充分思考和準備才能夠表達出來。
例如Astrid Schulz的人像、肖像攝影
選項C:詮釋某種潛在意識、觀念或者思想
這需要攝影師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挖掘,窺視自己內(nèi)心深處,再用圖像的方式把觀念或者潛意識重組展現(xiàn)出了。
例如Oprisco的觀念攝影
選項D:討論幾何、美學乃至哲學的問題
討論這一類的問題,需要更嚴謹?shù)臉嬎己透竽懙膰L試。也需要攝影師自身有很長時間在這方面的積累,并且掌握合理的方式將問題提出并將思考演繹出來。
例如Jacky Redgate的純藝術攝影
在實際操作中,上述四點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交集。而這方面的綜合思考能力是幾乎每個人都具備的,只是很多人都不能將這些問題聯(lián)系起來轉換為視覺信息。
技術用于傳達思想
不同的思想需要的技術不同,技術需要夠用,但是實際上只是一個實現(xiàn)想法的工具而已。這里用筆者自己的兩個案例來分析一下如何利用技術傳達思想。
上圖旨在表達情緒和故事。其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四個技術
·動作引導:將模特帶入主題和情緒,解釋拍攝內(nèi)容,并告知每個動作預計的效果。
·長曝光: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人物和環(huán)境分兩次拍攝。環(huán)境拍攝使用15秒長曝光讓流水霧化。
·環(huán)境HDR:拍攝三張不同曝光的環(huán)境圖,獲取*大細節(jié)。
·后期合成:將人物和環(huán)境圖合到一起。
上圖旨在討論人與自然的關系。其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兩個技術
·拍攝時合理布光,讓主要素材光影和諧一致。
·后期將素材按照構思合成到一起。
筆者在拍攝這些照片之前,并沒有完全相應的技術儲備。有了構思和詳細的計劃之后,再開始學習實現(xiàn)想法的技術。這樣在有了思路的基礎上學習技術會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于是學習效率更高,更有針對性,也可以直接進行實踐來鞏固技術。
就好比在裝修房子之前,一般人都會先做好設計再購置家具。而不是先把所有能買的家具買齊了再來設計。
對于攝影而言,不論思想還是技術,*重要的提升方式都是長期穩(wěn)定的積累。就像學英語,有幾個人可以在三個月內(nèi)從入門到雅思八九分呢?何況雅思也只是個高層次的入門考試罷了。
在理想狀態(tài)下(一個沒有重大缺陷并努力學習的攝影師),思想和技術上的發(fā)展應該大致是以不同速率不斷提升的。
在入門的時候,思想高于技術,因為拿起相機,可能找不到快門,但不可能沒有想法。隨著時間推移,攝影師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技術可以很快超越思想,而這一點也很有必要,因為有些看似簡單的構思,需要非常高的技術才可以實現(xiàn)。
那么對于一個高水平攝影師來說,他需要更高的技術來支持自己實現(xiàn)想法。但是技術相對有限,學的越多,進步越慢;而思想?yún)s無窮無盡,想得越多,構思效率越高,腦洞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