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影樓旺季即將來臨的時候,各種各樣上天入地、花里胡哨、紛紛揚揚的培訓、課程宣傳更是讓本身在員工培訓方面向來都處于短板、在培訓選擇上更缺乏鑒別能力的影樓老板目不暇接、莫衷一是。其實,對于中小型影樓老板而言,以下幾類培訓一定要提防。
01
名人大師式培訓
聽過這種培訓的人都有一種感覺——“聽聽激動、想想感動、***后始終沒動”。這就跟看一場三流歌星的演唱會得效果是如同一撤,除了當時看到豐乳肥臀的視覺感受之外,過后基本都不能留下什么,更不會讓人有任何的感悟。“熱熱鬧鬧培訓一整天、回到崗位還是解放前”,就是對“名人大師式培訓”的***好總結,也是其飽受質疑的根本原因。
在中國,大多名人的學歷都是花錢買的,很多大師的頭銜也都是自己貼的,這已經成為國人的一種常識了。10年前,我在國內一企業(yè)做經理人,當時管理培訓剛剛開始在中國流行,我曾連續(xù)三次參加過這種千人場面的培訓,培訓老師是當時國內***紅火名氣***大的某某大師,可是,課堂上他講的管理案例要不是西方的,要不就是自己家人的,理論也是書上的,想互動交流質疑根本就沒機會,幾節(jié)課下來幾千塊沒啦,根本就學不到什么,也沒有任何的借鑒意義。
其實,中國從來都不缺大師,缺的是熟悉企業(yè)流程、具備企業(yè)運作經驗和系統管理科學,并能在企業(yè)“誨人不倦”的實戰(zhàn)型管理培訓師。既違背了基本的管理科學,忽略了企業(yè)***現實的培訓需求,培訓后讓“老板不象老板、員工不象員工、企業(yè)不象企業(yè)”,簡直有百害而無一利。
02
打雞血式培訓
這一類主要是指心態(tài)類培訓,其實還是“名人大師式”培訓的變種。為迎合國人“速成”的心理,很多剛入行的或者三流的年輕培訓師,因為自身缺乏深厚的行業(yè)知識沉淀,于是就選定一個培訓領域,背那些所謂的“成功學大師”的教材,看他們的光盤,模仿那些大師們的模式,進行簡單包裝之后即粉墨登場。這些人宣稱聽我一席話,就能十倍、百倍地增強企業(yè)經營業(yè)績或者立馬讓公司踏入***行列,***不濟也能讓員工不拿工資也照樣給老板玩命干活。他們就像賣“大力丸”的江湖郎中一樣,在課堂上喊得肝腸寸斷、聲嘶力竭,不停地為參訓者打雞血。
遺憾的是,中國企業(yè)很容易受這些江湖郎中們的“大力丸”蠱惑。其實,人力資源激勵其實是一種管理科學,更是一個系統工程,而這種激情式培訓只是一劑春藥,雖然當時足以點燃欲火,欲生欲死,但服藥的人在勁道過了之后的表現足以讓企業(yè)得不償失。深入到企業(yè)里“誨人不倦”才是主業(yè)。
03
假沙龍式培訓
沙龍大家都熟悉,但是,“假沙龍”大家理解的卻不多。其實,這些假沙龍類的培訓主要是以賣產品為主。但為了混淆視聽、提升檔次和招徠聽眾,往往都冠以某某商務論壇沙龍的頭銜,甚至打著某某部委的招牌,往往指定要企業(yè)總裁才能參與,多一個人參與都不行。其實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這類培訓主要以一些經營互聯網衍生產品的企業(yè)居多。尤其以某些推廣不為人知的新概念的培訓為甚。對于企業(yè)客戶來說,***期待的培訓結果不外乎有兩個:一是員工個體行為的改變,這是初級境界,但是要想讓其持久,就必須實現企業(yè)組織行為的改變,這也是培訓的**境界。但是,稍微有點經驗和常識的人都知道,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就必須完善內部機制,實現長效激勵。而這些,都必須制定整體的學習方案,通過系統化的管理培訓來達成。目前,這是培訓市場和企業(yè)***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