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網(wǎng) 首頁 > 影樓資訊 > 熱點資訊 > 臺灣攝影師林添福:花25年為56民族金婚老人拍照

臺灣攝影師林添福:花25年為56民族金婚老人拍照

2016-12-12發(fā)布     轉(zhuǎn)載自:南國都市報     上傳用戶:ydbz

  花25年為56民族金婚老人拍照

  以“寫意美之島 相會天之涯”為題的2016兩岸筆會于12月10日在三亞開幕,來自臺灣的攝影師林添福先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1991—2016年,林添福用25年時間走過大陸20多個省區(qū)及臺灣各地,尋找各民族中婚齡超過50年的夫婦,用鏡頭記錄每對夫妻的婚姻情態(tài)。
 

臺灣攝影師林添福:花25年為56民族金婚老人拍照
臺灣攝影師林添福

  就在最近,名為“金婚——林添福:56民族半世紀(jì)愛情鏡像”的展覽在北京開幕。照片上的金婚夫妻,有的青梅竹馬,有的童年結(jié)發(fā),有的相濡以沫,有的打鬧了一輩子仍在一起。南國都市報記者 許欣 李夢瑤/文 李小崗/圖

  念頭的萌生:金婚老人的生活是歷史的縮影

  作為執(zhí)著于拍攝民族題材的臺灣攝影師,林添福從上世紀(jì)80年代中期開始深入民族地區(qū),拍攝了大量堪稱經(jīng)典并產(chǎn)生廣泛影響的海峽兩岸民族題材作品,如《獨龍族的冬天》《馬幫》《彝族阿哲祭龍》等。

  談起為各民族金婚老人拍照的初衷。林添福說,1987年他在剛創(chuàng)刊的臺灣大地地理雜志社當(dāng)專職攝影師,有一次他和一位文字記者去記錄太魯閣族(臺灣高山族)的生活。他們居住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nèi),那里到處是峽谷和斷崖。政府為扶持當(dāng)?shù)亟?jīng)濟發(fā)展,也出于方便管理的目的,陸續(xù)將他們從高山上遷移到平緩地帶。只有一對80多歲的老夫婦還不愿意搬下來。于是他們決定上山一探究竟。

  林添福說,經(jīng)近距離交談了解,兩位老人在漫長歲月里相濡以沫的恩愛細(xì)節(jié)深深打動了他。他萌生了一個念頭:去拍攝一系列經(jīng)歷過漫長婚姻的老年夫婦。

  “這些老人大多出生在20世紀(jì)初葉,他們的婚姻生活幾乎可以說就是中國上世紀(jì)社會歷史的縮影和見證。”林添福說。

  艱辛的尋找:走村串戶費盡周折

  他的作品大都以黑白影像呈現(xiàn)。照片中的老人在生活了幾十年的環(huán)境中,或深情凝望,或并肩而立,或相擁微笑。這些再尋常不過的場景,濃縮了世間百態(tài)。

  “這些老夫婦分布在中國的各個角落,屬于不同的民族。許多人幾乎沒有出過遠(yuǎn)門,一輩子生活在十分偏遠(yuǎn)的大山深處,有的甚至是平生***次因為我的拍攝而看到自己的影像。一開始,我所拍的老人都面容嚴(yán)肅,甚至面色愁苦。10年之后,我進(jìn)行了階段性總結(jié),感覺人物的愁苦表情并未能體現(xiàn)出我的意愿和初衷。”林添福說,為了尋找56個民族的金婚夫婦,林添福費盡周折。每去到一個地區(qū),他都走村串戶,打聽當(dāng)?shù)亟鸹槔先说南?。每找到一對金婚老人,林添福都如獲至寶。

  “我來過海南好多次,為兩對黎族金婚老人拍過照片。”林添福說,在長期工作中,他積累了不少實踐經(jīng)驗,經(jīng)常做的是,請這些老人的子孫當(dāng)翻譯。一方面,這些年輕人熟悉爺爺奶奶彼此相處的細(xì)節(jié),另一方面,大家都能夠用普通話交流。

  鏡頭的訴說:有奇異的風(fēng)俗和難言的情感世界

  他為每對金婚夫婦拍完照片,都會用上千字的文字記錄下兩位老人的故事。在這些容顏后面,可以讀到風(fēng)云變幻的社會、歷史、歲月,讀到一個個或坎坷豐富或平凡單調(diào)的人生,讀到各種奇異的風(fēng)俗和難言的情感世界。

  胡日嘎夫婦是鄂溫克族人。兩家是內(nèi)蒙古陳巴爾虎旗草原上的“鄰居”。丈夫胡日嘎主動追求妻子伊·布提德。他不喝酒、不抽煙,善良、勤勞、英俊高大,讓伊·布提德動情并很快接受了求愛。兩人戀愛兩年后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作為赤腳醫(yī)生和生產(chǎn)隊的婦女隊長,伊·布提德接生過漢、蒙古、達(dá)斡爾、鄂溫克等民族及許多“團結(jié)族”的孩子。她是旗里、盟里的先進(jìn)工作者,1960年曾作為青年代表去北京見過毛主席。上世紀(jì)90年代草場承包到戶后,他們埋頭苦干,日子越來越好。但1997年的一場草原大火燒掉了他們的全部家產(chǎn),他們從頭來過,重新建起了住房和畜棚。拍攝這幅圖片時,夫婦倆和兒孫們一起生活。全家有5600畝草場,養(yǎng)著30多頭牛、200多只羊和9匹馬。

  艾力·窩扎孜夫婦是哈薩克族人。生活在新疆伊犁伊寧霍城縣蘆草溝鄉(xiāng),兩人從小一起放羊,兩家的氈包相距不到十公里。長大戀愛兩三年后,艾力去瑪依娜家提親,聘禮為一頭牛、一匹馬和1000元錢?;楹?,他們在賽里木湖畔扎了一個氈包,帶著牛、馬和60只羊,獨立生活。夏去冬來的游牧生活中,6個孩子陸續(xù)降臨。孩子們小的時候,生活十分艱辛。1968、1969那兩年,雪下了兩米,他們的羊死了近三分之一。1985年后,兩人結(jié)束游牧生活,長住賽里木湖畔,每日看日升云起,看月落星耀。如今,丈夫艾力·窩扎孜說,那是他們一輩子最寶貴的財富。

  吳老道夫婦是苗族人。按貴州從江縣苗族的規(guī)矩,同寨不同姓,只要雙方情投意合就可通婚。兩人就是同寨而婚?;楹?天,妻子滾老撲就依當(dāng)?shù)?ldquo;不落夫家”的風(fēng)俗回了娘家。3年后,兩人有了孩子,滾老撲才搬進(jìn)丈夫吳老道家來。年輕時的吳老道開朗活躍,“文革”中遭遇挫折,被勞動教養(yǎng)多年。但不管丈夫如何倒霉,妻子多年來一人當(dāng)家辛苦勞累,兩人從未相互抱怨、指責(zé)。吳老道63歲時患了腦膜炎,雙目失明,近20年都生活在黑暗之中,但他天性樂觀,又有老伴相伴左右,生活始終快樂。
 

免責(zé)聲明: 本站部分內(nèi)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本站用戶上傳發(fā)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關(guān)權(quán)益,請點擊《權(quán)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據(jù)該指引發(fā)出權(quán)利通知書,我們將根據(jù)中國法律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立即審核并處理。
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
查看更多評論
  • 王先生
    26歲
    攝影總監(jiān)/主管
    1.1萬-1.3萬
    阿先生
    28歲
    攝影總監(jiān)/主管/攝影師
    1.5萬-2萬
    劉先生
    35歲
    數(shù)碼總監(jiān)/主管/修圖師
    5千-6千+提
    劉女士
    30歲
    修圖師
    5千-8千
    阿先生
    30歲
    兒童攝影師
    5千-8千+提
    花先生
    24歲
    攝影總監(jiān)/主管
    1.3萬-1.5萬
    阿先生
    29歲
    攝影總監(jiān)/主管/攝影師
    1.5萬-2萬+提
    田先生
    30歲
    攝影師
    面議+提
專訪棲家兒童攝影創(chuàng)始人
專訪棲家兒童攝影創(chuàng)始人
攝影的魅力,在于瞬間,在于真實,更重要的則是在于感悟…
專訪修圖師阿星
專訪修圖師阿星
你看到美輪美奐的雜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圖相差多遠(yuǎn)么…
專訪兒童攝影師友十六
專訪兒童攝影師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處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在多年的拍攝過程中,友十六遇到過…
專訪修圖師蕭嵐
專訪修圖師蕭嵐
一個人對于自己的事業(yè)究竟可以熱愛到何種地步?修圖師蕭嵐用一句話便能完整詮釋…
專訪人像攝影修圖師杰子
專訪人像攝影修圖師杰子
做修圖能堅持下去是最難的,有多少人已經(jīng)下定決心,最終還是半途而廢了…
專訪攝影師王磊
專訪攝影師王磊
你有想過夢想有多遠(yuǎn)嗎?對于未來,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構(gòu)想,也有著各式各樣…
專訪情訂奇緣團隊
專訪情訂奇緣團隊
情訂奇緣攝影團隊,成立于97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20多年的一個綜合型、大型影樓…
專訪品尚修圖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
專訪品尚修圖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
田興國老師一直說他是一名草根修圖師,沒有閃亮的頭銜,沒有深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