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絲綢之路千年繞不過的故事。今天,莫高窟向國內外百名攝影師敞開懷抱,免費開放5個不同時期的代表洞窟,通過攝影藝術視角向“華戎都會”和“西域咽喉”的千年敦煌致敬。蘭州晨報攝影部主任、甘肅省攝影家協會理事田蹊作為百名攝影師之一,受邀實景拍攝與藝術創(chuàng)作。
攝影家在428窟創(chuàng)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和宏偉構想,“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大力弘揚敦煌石窟文化藝術,10月10日,由甘肅省文聯、敦煌研究院主辦,甘肅省攝影家協會承辦,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蘭州銀行資助的“絲路敦煌”——百名攝影家走進莫高窟攝影創(chuàng)作活動在莫高窟九層樓廣場正式啟動。
3個月前,“絲路敦煌——百名攝影家走進莫高窟攝影創(chuàng)作活動”主辦方正式邀請國內外100名專業(yè)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進入莫高窟洞窟,進行實景拍攝與藝術創(chuàng)作。蘭州晨報攝影部主任、甘肅省攝影家協會理事田蹊受邀參加。
一直以來,因保護壁畫需要,莫高窟拒絕任何型號的相機入內。此次活動,敦煌研究院**向攝影家免費開放莫高窟5 個(96窟、148窟、61窟、428窟、17窟)不同時期的代表洞窟,方便攝影師用心與古人對話,多方面、多角度創(chuàng)作各自心目中的敦煌之美,讓更多人了解敦煌莫高窟,加入到保護人類珍貴文化遺產的行列中。
當天,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甘肅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吳健告訴蘭州晨報記者,進入洞窟的實景攝影活動嚴格遵照《文物保護法》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此前主辦方已分別與每位攝影師簽訂協議——將設固定光源,不能在窟內使用閃光燈或自帶光源,服從工作人員的調度安排。實行分組交叉時間段進入洞窟,屆時文物現場派專門人員引導和調度,提前架設文物保護設施等,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藝術創(chuàng)作。其間還要遵守文物保護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和開放時間,不干擾影響游客的旅游參觀。
另悉,莫高窟南區(qū)石窟群外景、北區(qū)殘窟群外景、莫高窟標志性建筑九層樓和旅游管理現狀等,也將供攝影師拍攝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活動還包括敦煌境內的陽關、玉門關、河倉城等絲路歷史遺跡,雅丹、鳴沙山、月牙泉等大漠自然風貌及敦煌的城市建設、人物風情。
活動還邀請到國際知名攝影藝術策展人阿蘭·朱利安、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王瑤、甘肅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杜芳、陜西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胡武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馮建國教授等國內外知名攝影家及相關領域的專家作為嘉賓對百名攝影師最終提交的參賽作品進行評審。最終將遴選出“佳作獎”3幅、***作品10幅、入選作品150幅,用于敦煌石窟藝術影像庫的建立,在弘揚敦煌文化的公益項目中使用,以點帶面,從線到片,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