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博、微信、微小說的迅速興起,“微文化”已經(jīng)滲透至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幾年,婚禮微電影、本土方言微電影在青海西寧悄然興起,原創(chuàng)微電影的發(fā)展和市場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參考
婚禮微電影成新時尚
將自己的愛情故事制作成一部唯美動人的微電影,用影像留下愛情的美好瞬間,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浪漫且有意義的事,拍攝微電影也成為很多新人婚禮上的重頭戲。
“這幾年參加朋友婚禮時,經(jīng)常能看到婚禮現(xiàn)場會播放微電影,回顧彼此相愛的點點滴滴,特別有意義,我決定也拍攝一部愛情微電影在婚禮上播放。”市民杜女士今年7月即將舉辦婚禮,這幾天她一直忙著找婚慶公司拍攝微電影,但很多婚慶機構的微電影拍攝已經(jīng)有了預約,她發(fā)現(xiàn),西寧的微電影市場并不“微”。
近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婚慶機構了解到,目前,西寧市大多婚慶機構都可以接拍婚禮微電影,一部5分鐘的婚禮微電影,如果要用到航拍設備,***價格在一萬元左右,最貴的微電影需要十萬元左右。微電影的制作周期短,通常一個月就能完成,這也是受年輕人青睞的另外一個原因。
青海某傳媒有限公司經(jīng)理范興中介紹,拍攝一部微電影的成本并不低,拍攝一部微電影,前期需要與客戶溝通編寫和修改劇本、制作拍攝計劃,拍攝過程中要選取和協(xié)調場景,還要后期剪輯制作。婚禮微電影的長度一般在30分鐘之內,費用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價格的差異在于拍攝的設備和后期制作。原來,很多市民都會選擇拍一部MV ,近兩年,拍攝婚禮微電影的人逐漸增多。
微電影圓草根導演電影夢
拍攝微電影,這種新興方式滿足了很多人的電影夢。馬曉林是省文化館的攝影師,近幾年,他開始嘗試拍攝微電影,和朋友跑遍海北藏族自治州拍攝了首部青海本土法律題材民間方言微電影,這部四集系列劇微電影播放后,受到一致好評,在圈內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對于微電影,馬曉林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說,早期并沒有微電影的稱謂,都是叫短片,后來隨著短片拍攝越來越多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視頻的發(fā)展,拍攝短片的人增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很多故事短片就被稱為微電影。
真正意義上的微電影,不僅要具備完整的情節(jié)、詳細的策劃和設計,片中也要有一定的故事和思想內容。微電影不僅要具備電影里時間、地點、人物、主題和故事情節(jié)等所有要素,片長應該控制在30分鐘之內,內容也要適合在時下新媒體平臺及網(wǎng)絡上隨時隨地觀看和傳播。
馬丁是青海湟源人,他一直希望拍攝一部與家鄉(xiāng)、親情、友情有關的電影。經(jīng)過前期策劃和籌備,今年年初,他和朋友出錢拍攝了一部講述青海“老炮兒”的本土方言電影《年關》,這部電影在網(wǎng)站上播出后,點擊率超過兩萬。
本土微電影質量參差不齊
與傳統(tǒng)電影不同,微電影制作相對簡單,門檻比較低,拍攝前期不需要有關部門審批,只要網(wǎng)站審核通過就能播放,因此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當前,網(wǎng)絡上微電影的數(shù)量也在大規(guī)模增加,一些視頻網(wǎng)站還專門將微電影單獨分類。
隨著多部草根微電影在網(wǎng)絡走紅,很多人實現(xiàn)了自己的導演夢、明星夢,但微電影的低門檻也導致電影質量參差不齊。近幾年,微博、微信中青海本土微電影層出不窮,題材涉及公安、公益、創(chuàng)業(yè)、文化等多個方面。采訪中,不少市民認為,有些微電影故事情節(jié)豐富,比較有看點,也有一些原創(chuàng)微電影缺乏故事性,創(chuàng)意不足。
記者走訪了解到,大部分本土微電影是朋友間投資合作完成的,相應的回報就是在影片中免費植入廣告或者片尾打上鳴謝字幕,目前,西寧微電影市場也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價格。一些小的制作公司因為沒有專門的微電影制作團隊,攝影師身兼多職,既要完成前期拍攝,還要負責后期制作,所以拍攝的微電影不夠專業(yè)。而大型公司配有專門的導演組、編劇組、攝影組、后期制作組等專業(yè)團隊,因為涉及的人員多,成本高,價格自然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