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3年1月26日下午,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年度藝術家攝影組初評及雅昌圓桌“2012年攝影藝術年度回顧”在雅昌藝術網798藝術中心舉行。嘉賓們以“2012年攝影藝術年度回顧”為主題,集中討論了攝影在中西方所處的不同身份,中國攝影多年來的特殊性的發(fā)展以及攝影在2012年的整體回顧。
《中國攝影》雜志主編聞丹青說,關于攝影創(chuàng)作2012攝影展覽有亮點的并不多。2012攝影節(jié)也出現(xiàn)重復的狀況,并手機攝影出現(xiàn)了展覽熱,大眾也開始對手機攝影開始重視起來。這兩年攝影趨勢屬于多中心方向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2013年1月26日下午,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年度藝術家攝影組初評及雅昌圓桌“2012年攝影藝術年度回顧”在雅昌藝術網798藝術中心舉行,論壇嘉賓包括攝影活動家、策展人李媚,《中國攝影》雜志主編聞丹青,著名攝影家劉錚,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策展人蔡萌,策展人、影像批評家海杰,其中李媚擔任初評組組長,嘉賓們以“2012年攝影藝術年度回顧”為主題,集中討論了攝影在中西方所處的不同身份,中國攝影多年來的特殊性的發(fā)展以及攝影在2012年的整體回顧。
李媚主持發(fā)言并介紹嘉賓:劉錚,中國著名攝影家
參展大都會年度攝影展;蔡萌,中央美術學院策展人,雅昌藝術網藝術總監(jiān);聞丹青,中國攝影雜志主編;海杰,中國著名評論家。評選之前開始圓桌會議,每個人總結一下2012中國攝影狀況,針對2012提出攝影存在的問題,對2012中國攝影總體回顧。
李媚:我們一直以來有個攝影界,與美術界有些隔閡,近年來有些交集,但還是不夠的,攝影家很多被稱為藝術家。2012是一個潛伏期,年輕人的藝術家們活躍的程度很突出,這是一件非常好的趨勢。
蔡萌:攝影獎對于中國攝影影響力還稍顯不足,整個藝術中國偏于當代藝術,攝影在中國是一個很小的團體,在西方是占有很大的一部分,這也是中國的特殊國情導致,也希望通過藝術中國可以改變一下這個現(xiàn)狀。2012對于攝影界來說更多的是在沉淀、反思、總結的過渡期。
劉錚:中國攝影確實是很特殊的。在中國攝影需要一個很大的成本,1949年以后出現(xiàn)兩種社會**,我們還是要寄望于未來,一定會改變攝影的結果,中國藝術品收藏這個市場。未來藝術家將會更清晰明白自己的身份,發(fā)揮攝影點醒社會的作用。
聞丹青:攝影是一種文化,關于攝影創(chuàng)作2012攝影展覽有亮點的并不多。2012攝影節(jié)也出現(xiàn)重復的狀況,并手機攝影出現(xiàn)了展覽熱,大眾也開始對手機攝影開始重視起來。我們每個人對于攝影關注的點都有所不同,這個時代很難看出這一年特別的亮點,現(xiàn)在變成沒有主流,沒有權威,這兩年攝影趨勢屬于多中心方向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海杰:2012的亮點在于攝影的出版上,各大出版社都開始轉入出版翻譯大師書籍,這種書籍都比較受市場的歡迎。《攝影師之眼》就是一本褒貶不一的翻譯出版物。未來出版市場也會向這方向發(fā)展。2012確實是處于一個調整期,還在對于攝影的認識期,對于攝影與藝術的關系的反思。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黑光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